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四章:求援

“還真有點疼啊”杜裕峰看著右臂上長長的爪痕,即便是敷了草藥後,依舊有些陣痛感。

壞處就是,自己可能要左手使槍了,“都尉,您找我?”

白狩走進都尉府內,拱手行禮。

“崢謙,你來的正好,求援的驛卒我已經派出好幾次了,這麼多天過去了,不說庭堯,寒封城,北太城這些離的近的城池應該有點動靜吧?”

白狩也覺得蹊蹺: “是啊,這麼多天了,不見驛卒回來報信,也不見其他各城有人來支援。”

“所以,我想派一隻百人隊去,去探探那邊究竟是怎麼回事。”

“找一位百將?”白狩大吃一驚“那咱們可就又少一百人!”

杜裕峰搖頭苦笑:“與其錯失良機,不如果斷出擊!就這麼定了,不過,你覺得派哪位百將去合適呢?”

白狩回憶道:“我記得有位叫陳熠的百將,他手下計程車卒都是騎兵,而且沒有馬也跑的很快。”

杜裕峰拍桌子,“就他了,立刻準備文書,通知陳熠百將,半個時辰後,從關內出發,去往寒封求援。”

“陳百將,陳百將!緊急文書,緊急文書”一名傳令計程車卒慌慌張張的跑進了陳熠的軍帳。

陳熠剛從城牆上換防下來,自己甲冑上的鮮血都還沒來得及擦乾淨,自己手下兩名屯長也正好在軍帳中議事。

接過文書,陳熠臉色大變,兩名屯長好奇的問“陳百將,出什麼事了?”

陳熠表情古怪地說道:“都尉要讓咱們這兩個屯,騎馬出發去寒封求援”

兩名屯長聽後大喜過望:“這可是件好事啊!”去了寒封城,送完軍情後,他們便可以找個理由不回來了,不用每天再過刀尖舔血地日子了,兩名屯長怎能不高興。

陳熠放下文書,臉色凝重的說道“聽說前幾批去求援計程車卒,全都下落不明瞭,否則,你們以為這樣的好差事能落到咱們頭上嗎?”

兩名屯長面面相覷,臉上各自浮現出了擔憂的神色,“那陳百將,這該如何是好啊?”

陳熠嘆了口氣:“半個時辰後,備好馬,只帶三天的口糧,甲冑只穿輕甲,持刀出關。”

“這,短兵輕甲,若是碰到靈獸……”一位屯長糾結著說道。

“我們是去傳遞軍情,不是去獵殺靈獸,就要不是追著咱們死纏爛打的畜生,大可不必去管。”

“是”兩名屯長領命下去了。

半個時辰後,通向寒封城那一側的城門緩緩開啟,一隊騎兵從裡面魚貫而出。

看著太陽即將落山,陳熠的心情更是憂慮,“出發!”

馬蹄聲四起,塵土飛揚,陳熠的兩個屯,總算出發了。

“大人,黃石這次派出了一百人的兵力,乖乖的,兩個屯,說派就派了”,陳熠走的時候沒有注意到,林子裡有人注視著他們,這些人正是沈人。

他們與里正那夥人的任務不同,他們主要是攔截黃石的驛卒,不讓雙方有書信往來,斷絕了宏淵與黃石的聯絡。

一名與藍鷀長得相像的男人轉過身來:“看來死了十幾位驛卒後,這位關都尉終於是坐不住了,傳我命令,調五百人圍剿這個百人隊,剩餘士卒繼續在原來的位置,等候命令!”

“是”

註釋:

騎兵:雖然人類學會騎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但直到鐵器時代,騎兵在戰爭中仍不普及,相對無論是衝擊任務或者作為射擊平臺,都主要由戰車完成。此時馬對戰爭的主要貢獻也主要限於牽引戰車。 戰車的主要缺點在於較高的成本和對平坦地面的要求,因此其地位逐漸被削落,更多的部落在自己的戰爭中選擇使用戰車而不是騎兵,但直到希臘時期,騎兵仍然沒有被作為兵種而受到重視。

中國歷史上,大約在春秋戰國之交,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出現在軍隊,叫做“疇騎”是我國最早的騎兵(見於《韓非子.十過》。西方則以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3年伊蘇斯戰役中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為騎兵時代之始。最早則是公元前9世紀亞述人騎馬作戰,但當時還比較常見以馬匹運載士兵(弓兵到戰場徒步作戰。

隨著火槍普及和刺刀的出現,由於騎兵的體積較大容易成為目標,因此騎兵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隨著步炮協同戰術、自動火力的普及化,以及壕溝戰術的運用,加上裝甲力量開始登上戰場,傳統的騎兵衝擊作戰已經失去用途而遭淘汰。在戰後至二戰以前,各國即大量裁減騎兵,並將原先的騎兵部隊逐漸改編為摩托化部隊,而保留的騎兵部隊也基本不允許進行衝擊一類的傳統輕騎兵戰術(注:只有日軍的騎兵操典中仍然保留輕騎兵衝擊方面的條目,其他軍事強國均已刪除),而作為騎馬步兵或是一些山地部隊、輕步兵、二線部隊的快速反應部隊和偵察部隊使用。二戰中著名的“波蘭騎兵用馬刀抵抗德軍坦克”一說,現在史界基本已經認定是納粹當局的宣傳戰,作為當時世界軍事大國之一的波蘭所配備的騎兵是按照騎馬步兵編制,配屬的前線火炮、伴隨火炮、重炮,以及機槍、反坦克器械,以及汽車和輕型裝甲車輛等裝備遠多於其步兵,波軍沒有理由捨棄火炮和反坦克器材而用馬刀去對付坦克。

在現代,許多國家的軍隊只保留了少量的騎兵,主要用於執行禮儀、巡邏、警戒等任務。最有代表性的如英國的騎警。有的國家或地區在部隊機械化後,在頭銜上仍然保留騎兵字樣,但是不再是騎乗動物而是改組成裝甲或陸軍航空兵部隊,如臺灣地區的“陸軍”編有裝騎營或空騎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