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鄰邦的陰謀 第五十三章:寒封驚亂

天也亮了些。

天邊的繽紛卻被一層燦爛的金黃所點綴,從原來朝霞最紅最濃處亮起,有幾處特被亮,短短一刻間,竟將原來的主色紅與藍擠到了一邊。

遠處的天,一絲絲,一抹抹,一片片,一層層,全是金黃的雲霞,稀稀疏疏佈滿了半壁蔚藍

“駕,駕”李固催動著戎車,迎著霞光,面帶疲憊,經過幾天幾夜的趕路他們似乎已經快要走出這片林子了。

李固抬起頭,忽然興奮起來,在他的面前,逐漸出現一座巨大的城池虛影:“吳什長,再堅持一下,咱們就要到了。”

衝到城門下,李固卻犯了難,臉色變得怪異起來,這城門居然被人關起來了。

“這!大白天的城門怎麼關上:了!”

註釋:

亡羊補牢:“亡羊補牢,為時未晚。”說的是生活那些知錯就改的人。

廉頗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他因為心懷藺相如的不滿經常難為他,最後因為意識有自己還未鑄成的大錯,急忙駕車去藺相如府上向藺相如請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生活中還未鑄成的錯誤可以彌補,改正;若你置之不理,無動於衷的話,必將成為你人生道路中攔住你去路的大山。

“亡羊補牢,為時己晚。”說的是生活中那些已經鑄成錯誤想來彌補無濟於事的人。

主要出自《戰國策楚策》,講述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裡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

出宮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著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要危險了。”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樣險惡的話來惑亂人心嗎?”在莊辛多次勸說無果後,莊辛便辭去官職,住到了趙國,在趙國才住了5個月,秦王便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這時才想起了莊辛的話,派人去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

莊辛誠懇的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才想起來去尋找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才補羊圈也不遲”襄王聽後,才又重新振作了起來,在莊辛的幫助下,最終奪回了被楚國搶走的國土。

唇亡齒寒:

春秋時期,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找藉口說鄰近的虢(guó)國經常侵犯晉國的邊境,要派兵滅了虢國。可是在晉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地。而虞、虢這兩個國家山水相連,他們的祖先又都姓姬,所以相處的十分和睦。

“怎樣才能順利透過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

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價值連城的美玉和寶馬,他不會不答應借道的。”

晉獻公一聽有點捨不得,荀息看出了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了,虞國也不能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裡罷了。”

晉獻公採納了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個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之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

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後,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自彼幫助,萬一虢國滅了,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了。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啊!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

虞公說:“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

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了,於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了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輕而易舉地滅掉了虢國。晉軍得勝歸來,藉口整頓兵馬,駐紮在虞國,然後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又滅掉了虞國,活捉了虞公。荀息特意找回寶玉和良馬,當面歸還給晉獻公。晉獻公望著失而復得的寶物,十分得意地說:“寶玉還是我原來的那一塊,沒有變樣。只是這馬又多長了一顆牙齒,比去年大一歲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