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鄰邦的陰謀 第六十五章:身份暴露

昔日魏武侯曾問吳起,嚴刑明賞,足以勝乎?

吳起卻答,這樣還不足以勝,只有達到“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這三點,方能穩操勝券。

想要達到這三點,吳起提供的辦法,便是勵士。

王禳災個人能做的,無非是效仿吳起、司馬穰苴二人,親自巡視營地,以肉酒犒勞兵卒,體現自己的愛兵如子,僅此而已。

昔日司馬穰苴、吳起皆親身勵士。起之為將,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故兵卒戰不旋踵。

如今行軍打仗,除了兵、甲是地方武庫發放外,其餘的換衣衣物都是要自帶的,被衾也不例外。

“被衾”,便是被子,夏天炎熱,是單層的薄被,如今已是深秋,天氣漸漸寒冷,光是一層薄被已經無法禦寒,便得用厚實的衾了。

因為大家都是從家中自帶,或者到了駐紮地點在集市購買,衾內充實的東西也千奇百怪。像王禳災這等城尉將吏,在軍中蓋的被衾,不僅用最好的絲帛縫製,還襯了一層柔軟的鹿皮,再塞入鴨、鵝的絨毛,又輕便又暖和,只有貴族才享受得起。

像午牛這樣中人之家出身的軍吏,則以好點的葛布縫製被衾。

更窮點的普通兵卒,就只能以粗麻布當被,秋天時間往裡面塞些枯草麥秸了,這種被衾摸上去硬邦邦的,只能達到勉強禦寒……

走進一座營房內,幾名士卒裹著破破爛爛的麻布裘正圍在火盆烤火。

見王禳災到來又連忙掀開裘起身行禮,王禳災看向營房內,破破爛爛的紙糊的窗戶經常會漏風進來。

幾名士卒凍的臉通紅,問完軍中計吏軍費還有多少後,王禳災發現原來寒封城守軍早已經窮的揭不開鍋了。

於是王禳災決定自掏腰包,給士卒們置辦些禦寒衣物。

“我今日若能親自為士卒發些禦寒衣物,或許也能起到類似的效果,讓眾人知我愛兵,如此,則軍心可收,士卒可為我所用也!”

夫椎牛釃酒,豐犒而休養之,非欲以醉飽為德,所以增士氣也。

一時間,軍營中的軍士都在誇獎王禳災的對他們的好,即便是見到他們這些低層軍士,也會笑著勉勵他們幾句,甚至與他們一同喝酒吃肉。

軍營中低落如寒霜計程車氣,在王禳災的控制下,竟然有所回暖。

“快走”趙景在一旁催促著一名男子

那名男人低著頭,雙手被繩索束縛住,身後還跟著兩名一臉警惕的宏淵士卒,眼球深深地凹陷,乾裂的嘴唇彷彿很久沒有喝水一樣,他們正在朝著一座營房走去。

黃輔與里正被押到一營房內,剛剛上任的王禳災正坐在這裡。

身旁站著的分別是百夫長趙天、百夫長趙海、五百主午牛、百夫長孫默、百將蔡珩、短兵親衛葉繼。

前幾位都是因為這次戰役中,立下諸多戰功而被獎勵的官職,除此之外,還有牛、羊、馬、金、布匹等等獎賞。

而葉繼本來王禳災許諾給他的是一個率曲的率長,但王禳災見葉繼人比較機靈,就問他願不願意做自己的短兵親衛。

所謂短兵,並不衝鋒陷陣的前鋒,而是軍官直屬的親衛。

按照宏淵軍規,只要做到了五百主,就不用再親冒矢石了,可以在後指揮手下的百將、屯長們五百人衝鋒陷陣,這時候軍吏身邊也得留人保護吧,於是便有了短兵。

短兵一般是軍官統轄兵卒總數的十分之一,例如:五百主有五十短兵,率長有一百短兵,統轄五千到萬人不等的都尉,則有五百到一千人的短兵。至於裨將、大將,則照此類推,身邊的親衛短兵更多。

葉繼更是聰明,城尉短兵同戰時都尉一個級別,最高可管一千人,但眼下寒封缺兵少將,王禳災葉繼補齊了一百人,不過葉繼也並不在意這些,只要能跟著太尉之子,自己一定能飛黃騰達。

同樣有這個想法的,還有一位,就是剛剛升官的“獄曹大人”趙景,在他腦海中,自己已經是太尉派系的人了。

得知王禳災要提審沈人,便屁顛屁顛的跑到軍營來。

趙景指著黃輔二人,佯裝義憤填膺的說道:“王城尉,除了這兩人不肯開口,其他人都招供了,他們承認,是沈王派他們來的,這個人是里正,這個人叫黃輔,正是由他們二人領導這支沈人隊伍的!”

註釋:

箸:筷子,古稱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膠等材料製作。筷子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

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用手指去抓取。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朝末期的國君,可見3000多年前的中國就已經出現象牙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