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常儼又看向了廖峰,眼神冷酷無情:“若是那些內間憑藉其賓客族人反抗,就讓左兵曹掾帶郡兵將其剿滅!”
……
御史大夫府中,李楊喝了口桌上的熱茶,再用顫抖的手把茶盞放下。
萬萬沒想到!萬萬沒想到!
原先諸位公子之中,勢力最弱,主張仁政的五公子張輔仁居然被立了儲君。
自己作為五公子黨,身份也立即跟著水漲船高,其實五公子有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勢力本應不算弱,但李楊不是個強勢的人。
他的御史府手下那幫御史,大多時候,往往都是一群擺設,無論下方官吏做什麼。
這些御史們都很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眼前,突然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了,從封禪儀式回來後,李楊就一直沒緩過神來。
只是喝茶了喝了五大盞,期間夫人還來詢問過幾次,李楊只回答說:“咱們就要飛黃騰達了,就要飛黃騰達……”
坐在大堂內的椅子上好一會兒,直到一陣尿意的出現,才把他從幻想裡打回現實。
如廁後,又回到御史府,李楊托腮思考起來,五公子此刻還在宮中,被元禾帝召進去了,不僅是五公子,其他公子公主也都進宮了。
似乎是他們的“家族會議”,李楊想了想,左丞相趙赫是三公子張柒峰那一脈的,右丞相是二公子張振朝那一黨的。
中尉董超中意四公子,其他九卿也都有支援的公子或公主,這麼算下來,似乎三公九卿裡,只有自己一個人是五公子黨的啊。
“不行!”李楊猛然起身,判案叫道,必須拉攏群臣,不然五公子以後登基,勢力單薄,還是會被其他公子壓制的。
李楊掐著手指頭盤算了一下,自己手下有三位還算靠得住的,分別是:御史中丞、御史丞、侍御史(柱下史)
秦時的張蒼就曾做過侍御史,就是那個寫《九章算術》的張蒼。
“即可就去找他們去”李楊內心有了盤算,“來人,召御史中丞、御史丞、侍御史來見我!”
……
張蒼:早年在荀子門下學習,與李斯、韓非等師出同門。初仕秦朝,擔任御史,因罪逃亡。跟隨沛公起義,拜常山太守,頗有功勞。漢朝建立後,歷任代國相、趙國相。從平燕王臧荼叛亂,封為北平侯,入朝為計相、主計,管理財政事務。遷淮南國相,入為御史大夫。漢文帝四年,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因政見不同,主動致仕。
侍御史:
古代官名。秦朝置,漢朝沿設,在御史大夫之下。如果朝官的高階官員犯法,一般由侍御史報告御史中丞然後上報給皇帝。低階官員(侍御史一般負責朝官)可以直接彈劾,或者會集體彈劾。受命御史中丞,接受公卿奏事,舉劾非法;有時受命執行辦案、鎮壓農民起義等任務,號為“繡衣直指”。宣帝曾召侍御史二人治書,後乃專設治書侍御史。侍御史分掌令曹、印曹、供曹、尉馬曹、乘曹。
官名。西漢御史大夫下有二丞,一稱御史中丞,一即御史丞,秩均千石。後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大司空下設長史,御史丞遂廢。主要職業,彈劾百官。
御史中丞,古代官名,秦始置。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御史中丞,秦官也,掌貳大夫。漢因之。御史大夫本有兩丞,其一曰御史丞,一曰御史中丞,謂之中者,以其別在殿中,掌蘭臺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休有光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