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卷:封禪稱帝 第四十九章:鍾殿尋人

“這是……”幾名兵卒都聚了過來,但看著腰牌遲遲沒有接令,因為他們還在等著自己的頂頭上司下命令呢。

什長看著那枚腰牌,皺眉道:“你拿軍司空的腰牌,指揮我們?好歹也得找個虎符糊弄一下吧。”

“哈哈哈哈哈,就是”其他幾個兵卒似笑非啼

曹洺沒有理會他們的嘲笑聲,而是高高舉起手中的令牌,一臉嚴肅的說道:“我從北驛城逃出來了,有重要情報要去黃石關,面見關都尉大人,但我一人實力不夠,震遠周圍,皆是靈獸四處遊蕩,故而徵調爾等,護送我至黃石城,事成後,我向關都尉大人請命,安置震遠城的所有黔首,我想這諾達的城池裡,總歸還有些兵卒的家眷,活著吧,你們忍心看他們就這麼死去?,同時我還會請求派出援軍來這裡支援。”

“這個嘛……”二狗站起來,目光瞟向什長

什長說道:“你最後那幾句話,確實打動了我”說罷,什長重新握緊長矛。

“我們會護送你到黃石城,不過,我要親自見一面關都尉。”

“什麼!”其他兵卒臉上充滿了不可思議的神色

曹洺猶豫不決,最後咬牙點頭,同意了什長的要求:“好,我答應你,我儘可能安排你與杜裕峰將軍見一面。”

什長露出了一絲勝利的微笑:“成交”

說罷,他把血皮甲碎片揣到懷裡,拿起長矛和鐵盾“兄弟們,收拾東西,換地方了,把東西帶齊了,路遠,不知道現在甬道那邊,還有沒有靈獸襲擾。”

“是”眾人開始收拾行李

……

侍衛解下甲冑,露出一身胡服,朝著一座偏殿走去,跟在後面的太醫令宰豐連忙,追了上去,想要一探究竟。

那名侍衛一個閃身,走入了一座偏殿,宰豐掐算著時間,見他許久還未出來,擦了擦自己一腦門子的汗,這個時候,外面的百官都要入場了,壽宴都已經準備好了,御廚怕是已經開始做菜了,而自己,卻要跑到這樣陰森恐怖的地方來,捉內奸。

看來只能自己去一探究竟了,宰豐躡手躡腳的走到偏殿門口,自己身上的草藥味太濃,如果走到裡面,靠得太近,也許會引起那位侍衛的警覺。

輕輕推開一條縫,宰豐把眼睛放過去,看到了陳列的一排排編鐘。

奇怪,我明明記得今天的禮樂裡需要一套編鐘的,這個時辰了,怎麼侍女、僕從還不來搬運編鐘。

懷著好奇心,宰豐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

它用青銅鑄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能發出不同的樂音,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按照音譜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演奏時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鍾列在鍾架上分上、中、下三層。上層鍾十九枚,中、下層鍾是編鐘的主體部份,分為三組,這三組鐘形制各異。一套稱為“琥鍾”,由十一枚長乳甬鍾組成;第二套稱為“贏司(音sì鍾”,由十二枚短乳甬鍾組成;第三套稱為“揭鍾”,由二十三枚長乳甬鍾組成。

透過編鐘之間的空隙,一行一行的看去,卻怎麼也找不到那個侍衛。

忽然載豐身後響起一聲冰涼的聲音:“這位大人,您是在找我嗎?

註釋:

戰國曾侯乙編鐘鍾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它用渾鑄、分鑄法鑄成,採用了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陰刻、髹漆彩繪等裝飾技法。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鍾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音列是現今通行的C大調,能演奏五聲、六聲或七聲音階樂曲。

戰國曾侯乙編鐘的出土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是中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代表了中國先秦禮樂文明與青銅器鑄造技術的最高成就。

鍾在我國商朝時就已出現,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戰國時發展成 61 枚。人們按鐘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鍾編成組,製成編鐘,演奏悠揚悅耳的樂曲。曾侯乙編鐘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戰國時楚惠王贈送的鎛。編鐘分八組,共分三層懸掛在銅、木做成的鐘架上。包括鈕鍾十九件,甬鍾四十五件及一件鎛鍾,共六十五件,總重量達2.5噸。

鍾架全長10.79米,高2.73米,由六個佩劍的青銅武士和幾根圓柱承託著。六十五枚編鐘的總重量達3500千克,它的重量、體積在編鐘中是罕見的。鐘上大多刻有銘文,上層十九枚鐘的銘文較少,只標示著音名,中下層四十五枚鐘上不權標著音名,還有較長的樂律銘文,詳細地記載著該鐘的律名、階名和變化音名等。這些銘文,便於人們敲擊演奏。 曾侯乙編鐘音域寬廣,有五個八度,比現代鋼琴只少一個八度。鐘的音色優美,音質純正,基調與現代的C大調相同。考古工作者與文藝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鍾演奏出各種中外名曲,無不驚歎。曾侯乙編鐘是我國古代音樂史上的一個光輝成就,為今天古音律和編鐘製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