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軍當了市政府的一處處長,很是感激石雲濤,沒有石雲濤,他現在還在省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當副處級調研員呢。
不知猴年馬月才能混上處長,如今卻成了處長了!
李立軍一方面感激石雲濤,另一方面也很得意自己的眼光,如果不是在石雲濤剛調到省政府時,與石雲濤結交,他哪會有今天?
雖然當處長不是石雲濤提拔的,但沒有石雲濤,他不可能有提拔的機會!
李立軍當了一處處長後,對石雲濤言聽計從,不知情的人,一定會認為石雲濤才是一處的處長。
李立軍一當上處長,許勝的臉皮綠了,折騰半天,只當了一個星期的代理處長,就像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一樣,只高興那一陣子。
如今老虎又上任了,猴子只得從寶座上下來,乖乖到一邊去吧,許勝這心裡頭那個懊惱啊。
可是他再懊惱也沒用,在官場上是勝者為王敗者寇,他沒當上一處處長,不服氣也不行,覆盤一下之前的情況,他想到了石雲濤是不是在利用他。
但他又轉念想到,李立軍是省政府辦公廳的人,本來就比他機會多,王立藩之前在省政府當副省長,相中了李立軍,如果他不從背後搞劉啟榮的事,估計劉啟榮也要被調走,李立軍上位。
如今不過是讓他攪合了一下,加速了劉啟榮的倒臺。
算來算去,他算不到領導的腦子裡,領導站在上面看的一清二楚,他哪裡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啊。
許勝想了半天,不敢對石雲濤有怨言,也沒法對石雲濤有怨言,決定一處處長的事情,不會是石雲濤作出的,石雲濤支援他倒戈劉啟榮,已經不錯了。
許勝想罷,只能繼續臥薪嚐膽,而且看到李立軍對石雲濤很恭敬,他也對石雲濤十分敬畏起來。
石雲濤此時不能將許勝排斥在外,要拉攏,一處的人都聽他的才行,李立軍雖然與他關係好,但人的想法都會變的,一山會望著另一山高,最有利的政治格局是平衡。
達到一種力的平衡,不能用感情來衡量政治,如果用感情可以來衡量政治,古代就不會發生兄弟殘殺和父子反目成仇的宮廷故事了。
用許勝這個力,與李立軍的力進行平衡,這是最理想的狀態。
當然,石雲濤不會做的那麼明顯,面上還是感情為主嘛,都是好兄弟。
一處穩定下來了,而這個時候,黃寧醒悟過來了,也主動與石雲濤聯絡,想與石雲濤結好。
黃寧的確很有才,王立藩也看重他,但他過於自信自己的才華,在官場上才華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政治頭腦,要有權謀。
沒有政治手段,在官場上是走不遠的,憑著滿腔熱忱,或者是所謂的才華,就想在官場上馳騁,那是幼稚。
黃寧就是有些幼稚,以為有著楊俊波和劉啟榮兩人的支援,就可以不把石雲濤放在眼裡,實在是大錯特錯。
石雲濤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王立藩,不把石雲濤放在眼裡,就是不把王立藩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