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章 攤丁入畝

崇禎皇帝剛才說的所有品級官員都漲薪俸,而且漲的還不少,本著有錢不拿是王八蛋,勳貴們是官員嗎?那指定是!

但問題是勳貴中最低一級的伯爵,在品級上也是超品,超品是什麼意思,就是比一品大員品級還高,薪俸地位自然也不必說。

所以才有成國公朱純臣的一問。

崇禎皇帝聽了覺得這人挺有意思,盯著朱純臣的菊花臉看了好一會兒,確認這廝是真的在認真的問,於是便也十分認真的回答道:

“沒有!”

官員的俸祿低,是因為開國太祖皇帝朱重八憎惡貪官,所以將官員的俸祿定的很低,但勳貴們的俸祿可著實不算低。

而且幾乎所有勳貴家族都不止一個人拿著朝廷的錢,譬如這成國公朱純臣,雖然拿著國公的薪俸,但同時身為五軍都督府的中軍都督,其幾個兒子也在五軍都督府任高位,除了這些官位外,還頂著各地衛所的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的官職。

而且這些官職還都是世襲,同時拿著這麼多份俸祿,同時還在京城偷開商鋪,這臉皮是得有多厚才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是你朱純臣飄了,還是朕提不動刀了?真以為朕不知道你有多少家底?

勳貴們聞言自是臉色十分不好看,朱純臣眉頭皺成了麻花狀,實在是崇禎皇帝回答的太過直接,讓他的面子沒地方擱,就算不給,你起碼也委婉一點啊!

“不是朕不給,而是勳貴的俸祿太祖皇帝定的並不低,況且諸位也不靠俸祿過日子,不是嗎?”崇禎皇帝解釋道。

這事兒懂的都懂,你偏要跟朕比誰的臉皮厚,不是自討苦吃嗎?一點覺悟都沒有。

文官們聞言也大多有些幸災樂禍,朝廷文武不合的問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崇禎皇帝對文官大殺四方之時,勳貴們也都是坐一邊看戲。

對於這種情況,崇禎皇帝並沒有刻意去調解,有什麼可調的,朕不管你們和不和,交給你們的事兒給朕圓滿完成就行,倘若完不成,對不起,朕的大刀有四十米長。

什麼拉一撥,打一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陰謀詭計都是徒勞。

見勳貴們都滿臉不爽的不說話,崇禎皇帝又整理了一下心情道:

“趁著今日朔望,朕還有兩件大事要說。”

一直老神在在的站在文官最前頭的溫體仁睜開了雙眼,崇禎皇帝平日裡隨口一說的都是大事兒,自己卻從來沒當回事兒似的,如今從他嘴裡說出來的大事兒,那絕對是天大的事兒。

“山陝總督孫傳庭在山西、陝西的清田政策,想必諸位也看到了,一年前兩地還流寇遍地,老百姓吃不上飯,餓的沒法子只能選擇跟著流寇去搶吃的。

但自從孫傳庭清田結束,並給當地百姓分配了田畝之後,即便目前水渠大多都還在修整,絕大多數的田畝並不會有什麼收成,但當地的老百姓卻並不想去當流寇了。

什麼原因?”崇禎皇帝看了一眼溫體仁道。

“回稟陛下,有了土地,百姓自然就不再跟著流寇幹那掉腦袋的事兒了。”溫體仁很配合的道。

“嗯,有點道理,但卻只說對了一半,百姓是朝廷的根本,土地就是百姓的根本,但最重要的是希望,即便今年、明年甚至後年,北方依舊乾旱,但只要有了土地,就有了希望。

朕為何花費巨資在兩地賑災修渠?就是為了讓百姓們看到,朝廷在盡全力的幫他們,而不是放任不管他們的死活。

這份信任啊,彌足珍貴,只有朝廷真正的關心下頭的百姓,在國家危亡之際,這些百姓才會拿起一切武器保衛朝廷、保衛你們,這種力量超脫所有的準則,這種力量叫民族精神。”崇禎皇帝略有些激動的道。

一番話說的文官們眉頭大皺,此時的官員大多沉溺於孔孟之道,朝堂裡呆久了,根本不知道民間疾苦,所謂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不過是假憂慮罷了,有幾個京官會真的下到田地裡頭,與他們所認為的粗鄙之民談心呢?

“山陝之地的成功,你們也都看在眼裡,所有朕決定,從即日起,在大明全境範圍內,開展清田。

包括但不限於軍屯的田地、被豪紳巧取豪奪的田地、被宗室勳戚強佔的土地、以及無人耕種的拋荒地、百姓手中現有的土地。

總之,戶部要給朕查出,朕的大明到底有多少可用之耕地,統一造冊,統一分配,所有人,包括宗室、勳貴、豪紳、百姓,只擁有土地使用權,所有權收歸朝廷。

田地清查分配完畢後,丁稅併入田賦,各省府州縣衙門,查清各處地畝多少,按畝均攤稅賦。

同時,朕要撤除衛所制,撤除軍戶制度,除錦衣衛依舊保留外,其餘所有衛所兵,能戰者收歸京營,年老者分配田地,從今以後,大明再無衛所制度。”崇禎皇帝十分慎重而又字字鏗鏘的道。

清田自不必解釋,民亂四起就是因為土地兼併,要想大明長治久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清田即便再是艱難,都是必須要走的路。

為了減小阻力,他只說收回豪紳強佔的土地,地主不可能一下子剷除,否則天下地主全起來造反,他還真有點搞不定,但只要這一步走出去,走穩了,以後多的是機會。

除此之外,丁稅併入田賦,也只崇禎皇帝深思熟慮過的,說白了,就是攤丁入畝,再白話點,就是取消人頭稅,將收稅的依據從人轉移到田地之上,一戶人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稅,而不是有多少人就交多少稅。

這樣不僅豪紳要根據自己擁有的田地多少來繳納賦稅,百姓也不至於不敢多生兒女,不僅如此,多餘的勞動力再不必受限制,可以從事手工業以及其他營生,如果這條可以不打折扣的執行下去,必然可以極大的提高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

至於撤除衛所制,更沒什麼可說的了,衛所制早就名存實亡了,不然朝廷也不至於招募秦兵、白桿兵、天雄軍,而九邊十一鎮的邊軍,也幾乎全都是募兵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