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二一章 出路(今天有事,只能兩更了)

沈光林能有什麼想法?

他難道是想進實體名單嗎?

就跟院士丁忠禮一樣?

當然,對於丁院士來講,進入被制裁名單是獎賞,是榮譽,未嘗不可。

不過,這都是幾十年以後的事情了,誰管它那麼多呢。

年輕人,管好襠下就行了。

只要站在斑馬線上,沈老師隨時可以橫行黑白兩道。

現在並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只是答案准確不準確的問題。

能夠獲得軍方的友誼是一件不會吃虧的事情,沈光林還是決定認真的去出謀劃策。

站在後世的觀點上,判斷以前的得失確實是件很容易的事。

沈光林對小事沒有概念,但是對於大事和大勢還是有自己的把握的。

現在國家確實並不富裕,這種狀態還要持續20年。

在這些年裡,搞經濟建設的錢都不夠用,軍工產業確實會經歷一段非常痛苦的時間段。

當然,在84年至88年這段時間,他們確實在國際市場上發過一波橫財,但是隨著海灣戰爭的打響,冒火的69式成了全球知名畫面,也傷害了華夏武器的形象。

&n1a1都沒擊毀,著實不應該。

失去制空權只是一個方面,更多的還是武器裝備的差距。

所以,發展差異化武器,未必沒有道理,想幹掉m1a1,也未必需要坦克,紅箭8就可以了。

這個可比120火更具有針對性。

如果老李不是搞這個方面工作的,沈光林肯定是緘口不,什麼話都不會說的。

但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對方軟硬兼施,各種手段都使出來了,沈光林要是還不識趣,那就是真的不識好歹了。

沈光林斟酌了一下:

“想法當然是有一些,但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實施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我姑且說說,你們姑且聽聽。”

沈光林自顧自夾了一口菜,又喝了一大口酒,給自己壯壯膽,這才繼續說道:

“這幾年,想發展軍工,無非是兩條路。

第一條,發掘國內市場。

國內當然是一整盤棋,但是旗子是可以轉變的嘛。這個時候,就需要把一部分軍品轉為民品,就挑選市場上需求量大的,暢銷的,透過引進生產線,調整生產工藝,生產出適合市場的產品來,賺取到利潤之後再反哺兵器研發;

第二條路,走出去。

成立專門的軍售部門,視野轉向國際市場,多生產一些國際暢銷的產品,出口一些對方需求的武器,賣東西給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