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零九章 輸入法

沈光林的心開始有點發涼了。

果然是同行最瞭解同行。

王老師一番查詢,很快找到了當時刊登在報紙上的重大發明,而且還有王永明輸入法的成果驗收資料。

不是吧,現在就有五筆了嗎?

沈光林著實有點沮喪,不過還是拿過資料仔細認真的看了起來。

沈光林並不瞭解這段歷史,他接觸的就是成型的五筆輸入法,並不知道五筆輸入法的前世今生和發展歷程。

沈光林看完資料,有些放心了。

拆字的方法大約是一樣的,但是,王永明的輸入法用到的是62鍵,這就太多了,而且主鍵盤和輔鍵盤全部用到了,也沒有想到識別碼,打字並不方便。

還有改進空間!

“這位王先生的想法很好,但是我覺得還有進步空間。王老師要不要跟我一起來做,做出了成果算是咱們兩個人的。”沈光林向王宣發出了邀請。

“我現在工作很忙,鐳射照排的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恐怕不能幫你這個忙了,而且,我感覺你這個意義不大的......”

沈光林當然不會放棄,反正有錢,既然王老師不願意參與進來,借他幾個學生總是可以的吧。

當然可以,大家同是京大人,這有什麼難的呢。

已經知道最終成果,倒推並不是一件太麻煩的事情。

沈光林先是根據QWERTASDFG寫出對應的字根,然後畫表製圖,給出拆分方法。

等助手和學生們全部到位了,他們的工作就是簡單的重複。

把《現代漢語詞典》中12000多個漢字全部抄寫到卡片上,一一分類,做好編碼,然後再分一級字根,二級字根。

等這些工作全部完成之後,就需要動用無線電系的專業力量了。

設計電路圖,燒製成積體電路晶片,研製成終端,接機,測試,一次性成功!

而這一切,在金錢的強大攻勢下,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

遠在荷蘭的王永明還在研究著62鍵向36鍵的改進工作呢,沈光林已經做出了25鍵4碼高效輸入法,而且還是字詞相容的。

這套輸入法,設計原理雖然是借鑑了王永民的思路,但是這一切都是沈光林首創的,包括“漢字字根週期表”也是重新排版的。

而且,在這個基礎上,沈光林還提出了“形碼設計三原理”和“末筆字型識別碼”,一下子就將五筆輸入法提到了最完美的階段。

輸入法研究了這麼久,沈光林對於五筆已經非常熟悉了。

只練習了兩天,他的打字速度已經超過了250字,而即使打字最慢的學生,打字速度也有120字。

不但如此,所有人都實現了盲打,根本不用看鍵盤,直接打字就行了,標點符號都可以直接帶出來,簡直就是方便,快捷,高效的代名詞。

新生開學了,沈光林也將研究成果擺在了系主任的辦公桌上。

沈光林也沒有誇大成果,他只說了一點就讓系統主特別重視:“我設計的新輸入法,能夠實現一分鐘200字以上的漢字錄入,而且全程不用看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