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堯城最近很是熱鬧,還有一天就到元禾王的七十歲壽了,各地方官吏無不往城內送禮。
一輛輛馬車行駛在路上,兩側黔首用著羨慕的目光看著。
有細心者發現“這些馬車裡怎麼沒有平隸郡的人?平隸郡不會是窮到連給咱們王上送禮都送不起了吧”
“哈哈哈哈哈”一番話引得一些人鬨堂大笑
有在庭堯討生活的平隸家郡人紅著臉說道:“你們懂什麼,我們平隸郡在最西面,離琅荷郡那麼遠,來往馬車自然要耽擱一些時間。”
有人點點頭,此人說的也有些道理,平隸郡到琅荷郡中間,山路崎嶇,道路不便,要讓他們與其他郡的屬官一個時間抵達庭堯,屬實是為難他們了。
“你們快看,那是楓葉郡城尉,王通”有人指著不遠處街頭,一個身穿亮銀色甲冑的中年男子,蓄著八字鬍,騎在馬上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身後兩排兵士拉著馬車,車上全用布蓋著,不過依稀可見是一個個箱子。
有人小聲說道:“這楓葉郡的城尉,王通,是太尉的親哥哥,據說他也是用兵如神,打仗勇猛。”
一名男子指向後方:“你們看,你們看”
十幾名藍袍侍衛牽著一輛輛馬車,上面裝著明晃晃的貨物,包括:玉石、木雕、瓷器、珠寶、金飾。
有人問道:“這是哪個郡,如此招搖”
有一老者認出了那藍袍:“應該是東海郡,最東面,臨海,海商不斷,自稱是我宏淵的第一富郡。”
有琅荷郡的當地人聽後不滿的說道:“嘁,東海郡能有我琅荷郡富?”
老人哈哈一笑,摸著鬍鬚搖頭道:“東海郡坐擁宏淵鹽鐵,更有海商周遊齊魯,遠航運貨,貿易不絕,這可不是山地,平地,崎嶇不平的琅荷郡能比的。”
“那為什麼王上不遷都去東海郡,而選擇繼續留在琅荷郡?”琅荷郡男子得意一笑。
“你們說不上來了吧”
老者笑了下,沒有繼續再與那人爭論。
老者是一位老卒,已經退伍許多年,他清楚的知道,琅荷郡的優勢在於易守難攻,不像東海郡那樣,雖然可以富庶一方,但沒有任何能夠堅守的地方。
無論是從陸地還是海洋進攻,東海郡那個一縷平地的地方都會即刻淪陷。
一男子激動地指著後方:“你們看雜技藝人”
蚩尤氏頭有角,與黃帝鬥,以角抵人,今冀州為蚩尤戲”。黃帝戰蚩尤,這個人類遠古部落之間的一段戰爭史話流傳千古,由這場發生在古代冀州的戰爭演化而來的”角抵戲”,成為雜技的雛形。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之間兼併戰爭頻繁,王室政權對各諸侯國失去控制,各國都四處招募賢能之士,幫自己打天下。因此,出現了各諸侯國養士之風,如齊國宰相管仲就曾張貼告示:鄉間有膂力出眾者或有一技之長者,來齊國效力,可任官職。這種賜官、重金網羅人才的辦法,激勵了一批練武學藝之士,社會上出現了許多身懷技藝的人,他們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坐食其主門下,因而也稱食客。當時養食客成風,甚者養有千人,在這些人中,不少是雜技表演能手,據記載當時出現的雜技節目有:《弄丸》、《飛劍》、《舉鼎》、《口技》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東方六國的雜技藝人都集中到咸陽。
庭堯街道上,緩緩駛過大陳山車、旱船、走索、丸劍、雜技、角抵、百戲,又引上百匹大象、犀牛、舞馬隆飾入場為戲。
還有兵卒雙手比作喇叭狀在喊:“雜技、百戲均會在庭堯城表演三天,庭堯黔首人人皆可看啊!”
“好”眾人鼓掌叫好,有些地痞,惡少年還在起鬨:“有沒有舞女啊,叫幾個小娘子出來跳舞。”
“嘁”有人發出不屑的聲音,隨著這些人、車駛過,後面沒有車繼續進城了,眾人見沒有熱鬧可有看,熙熙攘攘的人群也就散了。
“走了,走了,回家燒火做飯”
“對對對,畢竟明天才是重頭戲”有人附和
還有人表示很期待:“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看雜技了。”
與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相似,隔著一道宮牆的宮內,也是人潮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