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油隊的條件,通訊完全靠吼,維修工老吳這一嗓子,至少相當於兩個山寨手機同時放“最炫民族風”,傳播距離過百米。
蘇城直起腰來,露出無辜的表情道:“我看底座上的螺絲鬆了,給它上緊了。”
“底座的螺絲,有說頭的。”老吳剛才是過於緊張,走過來以後,語氣平緩了一些,道:“你上的太緊,驢頭一上一下的,時間久了,不得把別的螺絲給震鬆了?螺絲要是鬆了,驢頭掉下來,那要出大事的。”
他說著,從腰裡拔出扳手,上前搭在螺絲上,一擰又一鬆,卻是“咦”的一聲。
像他這種有20年工齡的機修工,扳手一動,就知道螺絲是鬆了還是緊了,比什麼測試裝備都有效。勝利油田幾萬臺採油機,每週幾千臺的檢查任務,幾百臺的維修任務,都是這樣的高階工人用手搭出來的。
讓老吳奇怪的是,他明明看見蘇城擰了螺絲,自己上手的時候,螺絲的鬆緊卻是剛剛好。所以他一擰緊,又給放鬆了。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老吳又仔細的驗證了一遍,站起來卻感慨道:“大學生不錯啊,學機械的?”
“不是,見過一點。”蘇城笑了笑。他實習結束就去找工作,然後就穿越到了這個時代,捏著扳手,還頗有熟悉之感。
老吳沒多想,道:“有點樣子。”
“怎麼回事?”隊長竇萬山聽到喊聲,從井下爬了出來。
“大學生會修機子,剛才底座鬆了,都被他給看出來了。”老吳的學徒工才17歲,性子活潑,每天就巴望著出點事情,現在又哪裡按耐的住。
竇萬山不由的看了眼老吳。
後者點點頭,道:“我看他繞了一圈,搭扳手到螺絲上,這才吼了一句。”
“機子停著,也能看出底座鬆了?”在場的老工人,一聽就聽出了關鍵。
蘇城憨厚的笑道:“我正好比了比彈線,發現有偏,就正了一下。”
“你怎麼想到比彈線的?”
“我看你們都忙,就在磕頭機邊上轉悠了一下,閒的。”蘇城信口而言。他檢查彈線的確是下意識的行為,但這種行為的培養,卻經過了系統培養和教育。
在正經的採油機械維護教程中,像是梁式抽油機這種古老產品,早就被人研究爛了。任何一個部位出現問題,都有相應的檢查專案,例如抽油機震動,就應該檢查衝擊負荷,聯接螺絲、底盤或基礎懸空。在1987年的時候,某些國企也許有這樣的研究成果,但大抵是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用的,具體到基層一線,靠的終究是老師傅的經驗判斷。
蘇城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系統的維修手冊,所以用託詞代替。
老吳則感慨的搖搖頭,道:“我在井站20年了,剛才也沒想著去看彈線。”
“人家小蘇是大學生嘛。”竇萬山抹抹臉,又下井去了。
老吳則招呼了蘇城一聲,道:“來,我們一起去檢查減速箱。”
他說話間,就掀開了減速箱的油槽,將裡面給拆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