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城邀請陳祖年和中年小劉一起去東*營,並參觀大華實業。
二人欣然同意,約定時間後,就去串聯尋找廠裡的其他領導。
石油部雖然不怎麼喜歡濟南動力機廠,但也不願意把它放掉,畢竟,未來的情況不好說,總得有個備胎放著。
事實上,這個備胎在兩三年後,也的確用上了。只是苦了這兩千多名工人和他們的家屬,在生活中煎熬了四五十個月,浪費了時間,損耗了身體。
蘇城回到賓館,將動力機廠的事情說了,陳良首先大驚失色,喊道:“蘇廠長,這可是個大坑,不敢跳啊。”
小楊也鄭重點頭,說:“柴油機廠早就資不抵債了。他們工廠的年代久,退休工人特別多,現在怕有三四百人,每月光是醫藥費都讓上面頭痛。”
蘇城輕輕搖頭,說:“退休工人是個包袱沒錯,但柴油機廠是優質資產。”
陳良一臉沉痛的道:“現在的優良資產還少嗎?像咱們勝利機械廠一樣,仍在生產甚至有微利的企業,全中國到處都是,全都嗷嗷待哺的想改制。就說咱們勝利油田下屬的企業,油管廠、汽修廠、油泵廠……山東省的破國企更多,我敢說,蘇廠長你只要向上級保證,每年上繳利稅一百萬,這些都隨便您挑。像是汽修廠,去年對外經營還賺了一百多萬呢,您要來就是白撿的。”
“這麼說,我買勝利機械廠,買貴了?”蘇城摸著下巴,開玩笑說。
陳良“嘿嘿”笑兩聲:“油田把機械廠給您,不是也沒要錢嘛。再者說,咱廠還帶著2萬套採油機的訂單合同呢。柴油機廠有什麼?油田如今買的全是國外成套裝備,國產柴油機根本沒人要。”
“但等到國產柴油機有人要的時候。濟南動力機廠。1個億,10個億也買不來了。”蘇城是記得歷史的,他指指天空,道:“咱們國家。不能永遠都沒有國產柴油機吧。”
“有1個億,咱自己建一個柴油機廠了。”
“這種重工業廠。不是幾年時間就能建起來的。”蘇城搖頭。
“那也不值得填錢進去。”陳良最後一次勸道道:“柴油機廠有2500人吧,每月至少15萬的工資。以前欠下的工資,也要補上來。就算說動銀行免掉利息。那也是180萬了,還要恢復生產,換關鍵機器……”
“沒事,老陳,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實在不行,先給我們生產減速器好了。”蘇城心想,放到20年後。你看看180萬能不能挖到4個高工。
“蘇廠長,你買柴油機廠。看上了它哪方面?”站在小胖身邊的秦筠,忽然來了一句。
“這個……2500名的技工隊伍,幾十名高階工程師,還有經過鍛鍊的團隊……”蘇城猶豫了一下,沒有說地皮。
“只是人?”秦筠奇怪的看了蘇城一眼,言道:“反正柴油機廠也沒人要了,你可以將人招到大華實業,相同待遇的話,沒有人會留下吧。”
蘇城愣了一下。
秦筠接著又道:“照我看,柴油機廠的銷售團隊還是很有價值的,他們能把柴油機賣到新*疆、西*藏,想必有些能力,可以整個招過來,銷售渠道也就帶過來了。”
“也就說,只招人,不要廠?”
秦筠理所當然的道:“他們的裝置有20年未更新了,賣廢鐵價還差不多。按照這種招人的方式,雖然看起來成本高一點,比如要給一些安家費,或者提高到大華待遇,但實際上,你補償2500名職工一年的薪水,不如給需要的1000名職工安家費,人家還感恩戴德。還有那些醫藥費和退休人員,簡直是個無底洞……”
她託著下巴,默算了一下,道:“我們只需要技術人員和工程師,普工可以作為條件之一,比如高階工程師可以帶一名普工過來。將有價值的工人全部招來,我估計50萬元就夠了,重新建一個柴油機廠可能貴一點,但多餘,只要在大華實業內增加一個車間就好了,先生產能賣得出去的,大約100萬到400萬之間,以後需要什麼買什麼。我猜蘇廠長是想立足長遠,但以現在的經濟形勢,快則五年,晚則15年,中國才會進入到大量需要柴油機的時候。這樣看來,濟南動力機廠現在的生產線,到時候肯定已經過時了。所以說,他們的生產線沒有價值。”
蘇城用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秦筠,她說的招數,差不多就是這個時代最賺錢的合併套路了,雖然有點損,但大家都是這樣做的。
這套方法,越到國企改革的後期,用的越多。所以,早期改制的國企雙贏者居多,而後期需要改革的國企,裝置又老了10年,員工又老了10歲,脫離市場又多了10年……多是員工下崗,裝置賣廢鐵,地皮建商品樓的路線。
能在80年代想到這種合併方式的,都是又聰明又狠的人物。
小胖有難了——蘇城幸災樂禍的想著,卻對秦筠道:“你的方法,是很好的金融方法,但不是做企業的方法,更不是做重工業的方法。”
秦筠很不服氣的問:“為什麼?”
“因為重工業是一個回報週期長,但平均回報率高的行業。要耐得住性子。”蘇城輕聲道:“用你的方法,的確可以短期內獲得大量好處,但這家企業,基本上也就毀掉了,缺乏凝聚力,內部思想混亂,像是沒有筋道的丸子。”
見秦筠依舊是不以為然,蘇城又換了個角度,道:“只說訂單吧,像是濟南動力機廠這樣的企業,它的銷售物件主要是政府和其他大型國企吧。我們的形象純正,以後就好做生意,公關費用低。我們的形象壞。生意就難做,公關費用高。同等條件下。還得給別的企業讓路。到了那個時候,再要扭轉公眾印象,不是又得花錢。最起碼的,給領導留個好印象。總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