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四章 德語

石化產業是個資金密集型,技木密集型,政治密集型的產業。政治是石化產業的基礎,資金是石化產業的根基,技術就是石化產業盈利的根本了。

政治資金和技術在現代能源產業中是密不可分的,最好的例子就是蘇聯。他們的石化公司是國企,又有銀行的大幅度貸款,政治和資金都不缺,但蘇聯石油的勞動生產率始終上不去,即使在他們最重視的巴庫地區和高加索地區,石油和石化產品的產量依然不高。自60年代以來,蘇聯的經濟日漸困難,每位蘇共總〖書〗記都對石油產業給予了相當的關注,但減產的事情仍然時有發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石油和石化行業的高成本性質,對速度和效率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其實也就是對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到了九十年代,國際市場上的石油公司,如果不能達到規模產量和規模效率,根本是活不下去的。就像是蘇城在阿聯酋的瑟坦油田,如今年產400萬噸並逼近500萬噸,這種高產量得到的就是超額利潤,但若是產量降低到100萬噸或者50萬噸的時候,盈利就沒那麼可觀了。若是算上給阿聯酋的稅費和競標油田的huā銷,虧本也說不定。

人們都看到了石油的壟斷利潤,卻沒有看到石油企業背後的技術投入。一個明顯的例證就是伊拉克。在伊拉克戰爭之前,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是歐佩克中數一數二的,在全世界也是如此,而且幾乎全部是他們自己的石油公司採掘出來的。

戰爭結束以後,伊拉克的石油公司遭到了滅頂打擊,以至於不能自己生產石油。曾經的伊拉克經常被歐佩克批評超產石油,但在戰爭結束以後的伊拉克,石油產量想要達到比例也做不到,最終只能求助於外國石油公司。

即使如此,要恢復油田的產量,最少也需要兩三年的功夫。至於伊拉克自己的石油公司,想達到戰前的水平也許需要10年時間。當然,10年以後他們又遭遇了新一輪的打擊,於是恢復時間遙遙無期。石化產業的技術要求卜原油產業只高不低。〖中〗國的乙烯產量始終是個問題,成品油其實也不夠用。〖中〗國很早就有出售原油採購成品油的問題出現,有人覺得不可思議,為什麼不自己煉油?

其實就是煉油廠不夠,煉油個噸位不夠罷了。如果國家一天需要100萬桶柴油和汽油,而國內的成品油產量只有60萬桶,那就毫無疑問的需要進口40萬桶成品油。無論石油產量是多少,大家使用的最終產品仍然是石化產品。

而要生產更亨的成品油,並不光是資金投入的問題,還要不斷的提高技術和勞動生產率。

以國際通行的原則,生產一桶六油,賺取1美元的工廠已經是很少的了,這其實只是百分之二三的利潤,換言之。如果技術不達標,生產成本比國際平均成本高了3個百分點,煉油就是白做工。煉油廠的成本也收不回來了。

如果煉油成本增加引百分點,造不如買就是正確的〖答〗案。

在這種情況下,大華投入數千萬購買的煉油技術,對中石化等大型石油企業的吸引力就是非常實在的了。雙方的戰略衝突是一回事,來大華石化基地參觀考察又是另一回事。

事實上,到大華石化進行考察,已經成了各個公司的常例。一些分公司甚至出臺了輪換學習的章程。他們看重的不光是大華已經購買的裝置技術,還包括了大華請來的國外技術員,以及負責培訓1大華實業員工的巴斯夫公司的技師。

這些發達國家的技術工人往往掌握著一線最實在的技術,自然是提高水平的最直接手段,但國企僱傭外國工人的手續是非常複雜的,往往是要國家先出臺一系列的學習政策,然後才能進行這樣的培訓1。要是沒有碰上有政策的時節,國企領導寧可等著也不會給自己挖陷阱。

大多數時間,國企要培訓1員工,就把員工派往國外。

可想而知這樣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但諸如中石化、中海油這樣的企業,不可避免的需要派遣員工出國學習。否則技術跟不上是一方面,因為技術匱乏而丟失訂單的麻煩更大。

蘇城自然沒有國企的各種限制和不安全感。大華石化公司兼收幷蓄,不僅有自己的培訓1體系也接受巴斯夫公司的培訓……”同時又挖角國外的技術工人……

經過一年多兩年的時間,大華工人的水平上了一層之外,他們的培訓1體系也顯露出了威力。謝薇薇見到的就是一群正在學習的工人。90年代的工人,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的工人,對於學習的認識都是正面的。人們嘴上說著走後門,但有機會的時候,都會拼命的去學習。謝薇薇就見到一個工人脖子仰的高高的,手上卻抓著筆記本,另一隻手在眼睛不看的情況下拼命的做記錄。

她輕輕的走過去,只見筆記本上寫著一堆奇怪的詞語:攢普林偶單格“這都是什麼?”謝薇薇彎著腰,鼻腔裡全是機油和潤滑油的味道,看了兩分鐘,腦袋就看暈了。

“噓。”工人低頭瞅了她一眼,似乎有點被謝薇薇的美色所吸引。不過,臺上的外國工程師又在說話了,工人遲疑片刻,還是抬起頭來,眼睛盯著他的動作看。

與此同時,更多莫名其妙的詞語出現在他的筆記本上:“派普蘭弟可送拉客送哥拉門”

然後,他還翻頁了,頗為認江的繼續寫了下去。

謝薇薇等了好半天,蘭於臺上的工程師說完話了,她忙問:“你是在記筆記?記他說的話。”

“可不是。”這工人大概帴歲六後的樣子。他不好意思與謝薇薇對視,於是小心的低下頭,一點都看不出剛才“噓”的樣子。

“你寫的這些是什麼意思?攢蘭林是什麼?”

“嗯。”

“我是問,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工人很靦腆,尤其是廣旁邊有人圍觀的情況下。

謝薇薇落落大方,此訝異的道:“你不知道什麼意思,記下來做什麼?”

“嗯。

“嗯什麼?”

“嗯。”

“你只會說嗯嗎?”謝薇薇再有膽氣,也該沒膽氣了。

工人輕輕的說:“嗯。”

謝薇薇翻著白眼,有種要昏厥的意思,心想:幸虧外國工人不是這樣的,否則任務都不知道怎麼完成口這時候,跟前圍觀的工人,有大膽的吆喝道:“不知道什麼意思的記下來,晚上找翻譯看看就明白了。老胡八竿子打不出一個屁來的人,你和他說不是對牛彈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