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七十章 勘探地圖

同一時間,蘇城也在觀察桌面上的勘探圖譜。

每兩天,勘探隊就會用無線電將最新訊息送到指揮部來。若是有重大發現,往往還會派人送來原始資料。

庫瓦克的勘探地圖,也慢慢的變的豐富起來,但還沒到能夠確定鑽井位置的程度。

來自大華實驗室採油院的工程師,自兩天前就陷入了激烈的辯論。

“北部三號的電法隆起應當優先打一口引數井,應該派遣一支勘探隊,確定電法隆起的井位。這對整個油田的開發,最有利。”年忠學是出身本土的勘探專家,曾在石油總公司工作了10多年,參加了數次大型的石油勘探工作。他是在大華集團人力資源事業部的統一公關下,年前跳槽的。和年忠學差不多時間跳槽的還有十幾人,蘇城也順勢將三次採油所升格為大華實驗室採油院,旗下分設鑽井採油所和三次採油所。三次採油所仍然是大華的優勢專案,經年投入以來,具有世界級的實力。而鑽井採油所剛剛成立,聲名不彰,作為副所長的年忠學因此有著極強的表現**,態度相對強硬。

同為鑽井採油所副所長的冉子安文文弱弱,輕輕一推金絲邊眼鏡框,道:“我覺得首先要考慮的是南部2號的重力高,你們看這圈重力高異常值構成的閉圈,周圍地層的質量剩餘非常大,而且有三個地質隊得到了交叉結論。我將三個地質隊的重力異常曲線疊合到了一張圖上,大家請看,三種異常位置基本一致,都是南東北西向的,而且,三種重力異常的長軸,基本處於同一個軸線,即由近東西向,變為南東北西向,從東向西,實線165毫伽,虛線165毫伽,然後是170和175毫伽……”

油田的勘探,並非是一支勘探隊各管一塊,而是在有分片的情況下,相互交錯,進而給分析師提供相互印證的資料。

冉子安是大華實業從國外聘請回來的專家,和海洋石油研究所的顧海健是同學。比起本土的年忠學等人,他的純學術能力更強,但實戰經驗不足。

儘管如此,冉子安所做的重力異常曲線的疊合圖,還是非常具有說服力。蘇城向楊明點點頭,後者就在一塊白板上,將代表著南部2號的吸鐵向上推了一位。

白板上有一排寫著鑽井位置名稱的吸鐵,排成兩列,意味著優先順序。哪種理論被認為更具價值,哪種理論就會排在前列,更早的得到勘探驗證和鑽探。

不同於勘探隊主要是成本和裝置租賃成本,鑽井隊的成本是非常高的。1991年,國內每米探井的成本就要超過1600元,3000米就要480萬元,要是6000米以上的深井,成本要翻倍再翻倍。至於國外的鑽井隊,要價往往是百萬美元起,以尺計價。在這種情況下,少鑽一個井位,至少能省下數百萬元。

正常的勘探,是在一個或數個高點上鑽淺井,進一步分析,再鑽較深的引數井、基準井,再次分析以後,進一步確認分析,然後反覆論證、修改、補充,繼而開鑽。

即使是開鑽了,也不是立刻就能採到石油,還需要取心研究地質狀況,再進行連續取心和研究,繼而才有試油的機會。

繁複的步驟雖然浪費時間,卻是相對省時省力尤其省錢的法子,很少有公司在一個油田同時開鑽幾口井的,因為探井是純粹的投入,鑽一口井和十口井,對最終的油田產量沒有區別。投資者因此總是希望一次成功,至少是一次比一次成功,然後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生產井上。而不是賭博似的孤注一擲。

然而,大華實業參與的是競速勘探。正常的法子是不能用了。蘇城準備用2000萬元,先鑽四口井,然後再分析結果。

4口井和2000萬聽起來不少,但對一個油田來說還是遠遠不夠。

無論是電法隆起,還是重力高,在初步勘探的地圖上都是一個範圍,但鑽井的時候,只能是點不能是面,落實到地圖上,位置比針尖還小。

要確定準確井位,還需要勘探隊進行細緻的地震工作,才能知道高點。而高點往往有數個,或許會出油,或許不會……這種高投入和低產出的結果,總會讓人覺得瘋狂。

世界上最瘋狂的賭博不是拉斯維加斯的撲克賽,也不是俄羅斯輪盤,而是石油開發。

每個石油公司每年沉沒於勘探的成本,都足以在拉斯維加斯建立一個新的賭場了。這種龐大的支出,在為石油公司帶來巨大的經濟權力的同時,也製造了巨大的壓力。

簡陋線條組成的勘探影象是幼兒園學生的塗鴉作,但來自國內的12名專家,沒有一個人敢輕視之。

對本小力弱的中國石油公司來說,確定井位是再嚴肅不過的事了。放在80年代以前,這是需要石油部批准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