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九十二章……媒體戰

無冕之王們的鼎盛時間,大約就是“焦點訪談”剛剛出爐的時代。每天一個報導,掀翻一鍋老鼠湯的威力,令無數地方政府聞風喪膽。

隨著焦點訪談的弱化,無冕之王的美好時光就一去不復返了。

而在1992年的今天。記者的力量仍然處於緩慢的上升期,這些有編制,不在乎廣告業務,幾乎無人監督的記者們,確實不用太在乎一家央企。

那報社記者說話以後,其他幾人也笑著讓蘇城寬心。

靳燕柔也說:“我們也許不會提到其他的公司和人,但幫大華實業說說話,還是能做到的。”

蘇城輕輕的嘆了一口氣,一副沒有辦法的樣子。

眾人在一片同情中告辭。

與此同時,大華公關部也沒有閒著,紛紛聯絡有關係的媒體,將lng船的各種介紹和評論給了放出來。

製造lng船本身確實是非常有價值的,這一點只要看後世的韓國就知道了。蘇城上學的時候,韓國造船業所帶來的龐大價值,引起許多國家的經濟人士的關心,併為之著書立作成百上千。

液化天然氣船作為附加值最高的船型,將韓國造船業帶入了一個新的高峰。由此帶來的是整個產業鏈的轉型升級。從冶金到動力機的製造,全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這還是韓國小國寡民,缺乏完整工業的情況。

放在中國這樣一個工業門類齊全,山寨能力高超的國家身上,每年上千萬修正噸的船舶製造量,所帶來的好處兩倍於汽車製造體系。

大華實業若能搶在2000年以前完成佈局,進入lng船的製造領域,一個世界前三的造船廠是跑不了的,那意味著上百億的銷售額,比普通的油田還賺錢。

無論是收到好處還是沒有收到好處的媒體,在報導事實的時候,總歸都是很輕鬆的。

仲廳長那邊自然也不甘示弱,新聞稿發了一篇又一篇,又是倒苦水,又是談技術,還有專家警告“貪多嚼不爛”,儼然打起了媒體戰。

然而,蘇城每年用數千萬元培養出來的公關事業部,又哪是一群宣傳科幹事們所能力敵的。就連大華實業公關部收納的諸多關係戶,耳濡目染之下,也不容易對付,何況那些年薪數萬乃至十數萬的公關骨幹。

在下海潮風起雲湧的90年代初,拿著中船集團一年千兒八百塊薪水的宣傳幹事們,哪個要是有抵抗大華實業公關部的本事,早就跳槽來賺百倍的高薪了,又豈會將時間浪費在日復一日的“抄”稿件上面。

加上大華實業嚴陣以待,短短几天時間,中船組織的媒體大軍就被李琳的層次進攻打的潰不成軍。

在記者編輯的私人關係方面,中船重工自然是全面落敗;但在高層關係上,他們也沒什麼積累。論及單位間的關係,手握重金購買廣告的大華實業,也不比介紹信走天下的中船重工落後。

一來二去,本來是討論lng船專案的媒體,也開始一面倒的支援大華實業建造lng船。

靳燕柔更是在節目中,將之比喻為新時代的兩彈一星,並稱其為“中國工程”。

一片紛紛擾擾中,仲廳長不得不再次上門,提出新的改良方案:以4000萬美元、價值5億元人民幣的港口土地和熟練工人入股,佔有大華船業30的股份。

應該說,這是一份相當合理的報價。假如他們最初提出這個方案,蘇城說不定就會同意。

但在勝券在握之際,蘇城不想再分薄股份,乾脆利落的給出了拒絕。

仲廳長無奈之餘,又有些幸災樂禍的道:“你挑動媒體施壓,中船最多就到這個地步了。你不答應,我只好回去報告了,但工人你是別想了,中船更不可能讓給你了。其實我沒什麼損失,繼續回去當我的國資委廳長就行了。”

說到得意處,他還嘿嘿的笑了幾聲。

蘇城既沒有暴跳如雷,也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冷靜的說了一句“送客”,就坐回了辦公室,抽出一封信,細細研寫起來。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