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贇的實驗室佔據了整整一層樓,依次擺放著驅動機組、紡絲機、水洗機、牽伸箱等處理原絲的裝置,而在樓的另一頭,則有搓管機、薄膜纏繞機、抽芯機、拋光機、固化烘箱等碳纖維的處理裝置,可以看出,王贇不光在研究碳纖維的製造,而且也在研究碳纖維的應用。
看到這一幕,蘇城嘆聲道:“王博士辛苦了,同時做兩個方向,不容易啊。”
這一句話,就把王贇說的眼眶紅了,算上他在研究所的時光,十數年的光陰,何止是不容易。
這麼多人看著,王贇很快收斂了表情,嗓子卻有點啞的說:“我也習慣了,現在身邊還有助手,我主要精力放在碳纖維的研發上,有空閒的時間,就嘗試一下碳纖維的應用。國外公司把碳纖維的應用都研究的很透徹了,咱們落後的還很遠。而且,國外公司總是考慮使用強度高,模量大的碳纖維,我覺得有點浪費,很多東西,沒有必要使用那麼好的碳纖維,我是希望能用更便宜的碳纖維,做出國外的某些重要應用的效果。”
這就是中國的山寨精神啊!
蘇城聽的只能點頭,心裡其實是有點不以為然的。碳纖維是真正的朝陽產業,現在看起來很好的產品,用不了三五年時間,就會更新換代成普通中檔產品了。如果是普通的研究員,將精力放在低成本應用上面也就罷了,王贇能提前好幾年。做出差不離的碳纖維,這樣的水平,浪費時間在其他方面。就太可惜了。
但是,這樣的道理,蘇城知道,王贇怕是更清楚,所以他反而不好勸,只能沉默以對。
這王贇若是衝著名利去的,只要研究碳纖維一項。就足以功成名就了,與碳纖維這種革命性材料相比,碳纖維的應用研究的重要性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偏偏王贇是一片公心使然。所謂“學者的良心”這種東西,隨著改革浪潮的洶湧澎湃,是越來越少了。再過幾年,人們恐怕都不講良心。只講制度了。
王贇。只是又是一個幻想著改變世界的研究員。
蘇城望著王贇單薄的身體,卻想:如果他真的能帶來國產化的碳纖維,改變世界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許改變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多,但終歸是改變了。
黎渙祥很快將話題轉了過來,笑道:“咱們國家,以前軍用的碳纖維,都是買國外的用,巴統禁用以後。還買過一段時間的民用碳纖維做軍用的,現在高檔次的民用碳纖維都不賣給咱們了。降低原料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蘇城卻是不知道這茬兒,訝然道:“這麼說,咱們是想買好的碳纖維都買不到?”
“正規渠道,肯定是不行了。”黎渙祥嘖嘖了兩聲,道:“您都不記得咱們啟動碳纖維專案那會了吧。”
蘇城實話實說:“沒什麼印象了。”
他的大華實驗室都擴充到3000人的規模了,專案的數量只比這個多,要說重要性,研究出了成果的碳纖維固然重要,但當年立項的時候,就只能說是普普通通了,同樣立項的太陽能專案、電池組專案、高壓輸變電等專案,至今沒有一點反饋,蘇城就是想要關心,也關心不過來。
只有像是王贇這樣,做出了實效的專案,才能得到他的注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如果不見到結果,誰又能知道碳纖維專案是三年出成績,五年出成績,還是十年出成績。
黎渙祥一副瞭然的樣子,道:“大華船業那邊提出要求,希望在95年前後,能研發出適用於壓縮天然氣罐的碳纖維,如果不能研發出合適的碳纖維,希望能解決壓縮天然氣罐的碳纖維應用。因為這個要求,咱們才給碳纖維專案組,增加了300萬元的經費,所以才有了瀝青基的碳纖維。”
王贇點點頭,道:“聚丙烯腈基的碳纖維的發展潛力更好一點,但要說快速研究和廉價供應,還是要算瀝青基的碳纖維。”
這兩種碳纖維,蘇城以前是不懂的,普通大學生估計也難知道碳纖維的具體分類。倒是在過來的路上,蘇城瞭解了一些碳纖維的常識。正如王贇所言,聚丙烯腈基的碳纖維具有更廣泛的用途,也受到更多的重視,而採用瀝青為原料的碳纖維,目前雖然有模量較高的好處,但優勢是越來越弱了。在強度遠遜於聚丙烯腈基碳纖維的情況下,瀝青基碳纖維的唯一好處,大概就是成本較低了。
目前,王贇的研究方向就是瀝青基的碳纖維,算是符合中國目前的需求。蘇城對此不做評價,頷首道:“那現在的成果,能用來做壓縮天然氣管嗎?”
“還有一點難度。”王贇不好意思的道:“各向同性的碳纖維,目前的應用面比較窄,大概就能做一些體育用品吧。壓縮天然氣罐所需的碳纖維,至少要等到各向異性的瀝青基碳纖維出籠,才有希望。當然,用咱們目前做的碳纖維,做一些船舶的建築材料,還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