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連忙迎了過出去,就站在門側,點頭道:“蘇董,杜卡特先生。”
“楊明你是見過的,我的辦公室大管家。”蘇城笑容滿面的介紹著,陪著杜卡特慢慢走,並道:“咱們先在大廳裡坐一會吧,等人來全了,我們再一起談。”
當天未能參觀大華實驗室,杜卡特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雖然不忿於自己的領先優勢被剝奪,杜卡特仍舊只能微微點頭,道:“那就喝點中國茶好了,對了,能請碳纖維的研究者出來說話嗎?”
他還是想要提前瞭解些資訊。
蘇城笑了笑,對楊明道:“你去請王博士過來。”
“是。”楊明轉身就去打電話,然後到樓前一點等著王贇。
一會兒,就見王贇坐著電瓶車過來了。
楊明招了一下手,讓電瓶車停下,就笑笑說:“王博士,咱們走過去吧。”
“好。”王贇一臉憨厚的下車了,吩咐開車的實習生自己回去。
從路口到主樓,只有短短的一截,楊明沒什麼磕絆的就把黎渙祥的話說了,問:“王博士,你有什麼打算得和總部交流,2000人的安排是大事,如果出了問題,不是碳纖維所的事,是大華實業的事。”
王贇默然不語。
楊明站住不走了,拉住他道:“你得說qingchu。我可給你說,現在的國家政策不明朗,你要是敢坑了人家學生,有人就敢用坑埋了咱們。傻子瓜子當年僱傭8個人還要大討論呢,你這可是2000人。”
王贇託了一下酒瓶底似的眼鏡,道:“這2000人,我的確是準備充實研究所的。碳纖維的前景很廣闊,我認為擴充到海洋石油研究所的規模,沒問題。”
海洋石油研究所要突破500人了,算上外包和工程人員那就更多了。
楊明有點安心,心想,2000人能堅持到最後的,還不一定能有多少人呢。
於是,楊明點點頭,又問:“那生產呢?你準備擴產嗎?準備怎麼做?”
“這方面,我的想法,確實和黎總差不多。”
“啊?”
“不是從這2000人裡出,當然,他們要是堅持不住,還想留下的,那沒說的,去車間。但我覺得,2000人肯定是不夠的。”
“不夠?”楊明不夠用了。
王贇點頭道:“要做車間,要擴產,就我看來,規模只有增漲到5000人,才能行。”
“5000人?”楊明呼吸都急了,這是大華實業四分之一的員工數量了。你一個小小的研究所能決定這樣的事嗎?
王贇卻是遲鈍的很,算道:“我前面向蘇董報告,月產10噸,蘇董不滿意。明年月產50噸,蘇董也不滿意。因此,如果要年產千噸的話,現在的生產方式就要全部改變了,而從成本方面分析,與其年產千噸,不如擴產到3000噸zuoyou比較划算。5000人也不是一下招來的,但要是按照現在的培養模式,維持5000人的實習生數量,還是需要的。”
楊明徹底說不出話來了,無奈道:“你一會不要說,我給蘇董說明一下,讓他來決定吧。”
“好。”王贇對此答應的很爽快。
楊明這才和他一起往主樓走。
幾步路繞過一叢小竹林,就見門口已經停滿了車,更有兩輛掛著政府牌照的車,直接停在了主樓門前。
楊明稍稍回憶一下,就想到:是外事辦的車。
進入大廳,果然見到幾個穿著白襯衫的政府工作人員散落在大廳內,其中一人就站在門口,對一名外商說:“你們是對碳纖維有興趣吧,其實我們市正準備建設好幾個碳纖維工廠,你們如果投資的話,各方面都能有優惠。”
“真的?你們也有碳纖維技術?”老外很驚喜的看著年輕的辦事員。
辦事員自豪的道:“馬上就有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