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載荷計算

“是嗎……”孫立憲拉出長長的音調。不過,並非因為懷疑,只是純粹的調侃。

比起霍昌一類的老頭子,蘇城的年齡與實驗室的研究員差不多,說話也方便許多。倒是工廠的工人,比蘇城的年齡小不少。80年代,很多工人家庭的孩子,都是上完初中就進廠,若是雙職工家庭,好一點的工廠進去就是正式工,開始算工齡,比上了高中的學生拿的錢還多。大學生要比初中生多讀6年或者7年,還得是沒有復讀的情況。因此,二十四五歲的工人,工齡長的有10年,短的也有四五年,不算是新人了。

蘇城和孫立憲很快忙了起來。

他們兩個人要用最短的時間,把計算外載荷的公式弄出來,並且驗證清楚,接著還要做成計算機程式,再得出結論,若是合乎規範的話,就可以進行實質上的平臺修改了。哈利伯頓300萬美元都不敢接的單子,確實不是那麼好賺的。

但是,要在有限的時間裡,搞出能夠實用的公式,放在20年後,也不啻於天方夜譚了。

好在這是1989年,公式的複雜程度還沒有那麼高,〖中〗國人因此還擁有創造奇蹟和人力勝天的基礎和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技術積累越來越多,這樣的事情就很難再有了。

蘇城首先將記憶中的外載荷公式,全都寫出來。這有些超過本科生的學習範疇了,但並不超過其理論範疇。

他在給老師打工的時候,沒少整理各種資料。什麼杆件的重力分佈載荷,重力修正係數,杆件的材料比重,浮力修正係數等等,全都是經驗化的,需要查表得到。

每次查表,也就是一次記憶強化的過程。

蘇城寫了一天,才算填充了一遍框架。這裡面,重力、淨水浮力和風力自不必說,全有現成的東西可用,相關研究70年代就做完了,但是流力、地震力、波浪力就不同了,前兩者是現在的研究熱點,波浪力直到30年後也沒有研究清楚,各國研究者提出的理論不少,但都沒有一種理論適用所有海況……

蘇城自己只記得線性波和孤立波兩種,查著資料,有回憶出了橢圓餘弦波,最後想了好久,再添上一個司托克斯五階波,卻在後面打了個問號。

看看錶,竟已到了晚上8點。

“都沒有人叫吃飯嗎……”蘇城揉著脖子抬起頭來,卻驚訝的發現,他和孫立憲的前後左右,圍了近10個人,差不多全是大華實驗室的工程師。

不等他發問,別人先問了:“司托克斯五階波後面打問號是怎麼回事?”

“哦,這個公式我記得不太清楚了。”不光是公式記不清了,就連司托克斯五階波出現的時間,他也記得了。

好在邊上的孫立憲咀嚼了一下,就說:“是五階Stokes波吧,我前幾天有看到,稍等我找找……”

此時,各種翻譯都不規範,許多人因此習慣用外文,至少不會弄錯。

聽說司托克斯已經有了,蘇城放心下來,道:“不著急,先吃飯吧,吃完再弄。”

搞結構工程的陶建華搓著手道:“蘇董,這還吃什麼飯啊,咱們早一天弄完,工程早一天完成。趁熱打鐵,把程式編制給做出來吧。”

這裡說的程式編制,並不是真的程式設計,而是做程式框圖,作為程式設計的基礎,至於真正的程式,是要外包出去的。對此,蘇城用了無數次程式,熟悉的很,扯過風力計算的載荷圖,從上到下,邊畫邊寫,並道:“這個做完了,我一定要去吃飯了……”

陶建華只是個點頭,看著念道:“開始,判斷杆件是否在水面上,是則進入下一步,判斷杆件是否被遮蔽,是則返回,否則判斷‘杆件是否與水面相交’……”

孫立憲聽的一陣發懵,問:“蘇董,你以前真的研究過外載荷?”

“給你說,讀書的時候給人家老師打下手,那時候不認真,光想著完成老師的任務,也就記了這麼些。我知道的公式都寫上去了,其他的推一下,估計一週能做出來吧……”

“一週沒問題,不過……”孫立憲滿臉閃亮著紅豆,問:“您當年不認真都記得這些……唉,太可惜了,要是再認真一點,那可多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