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件採用何種策略。“
“安裝精度和工藝控制如何保證?”
“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將採用何種善後方式?”
“如果經營不善,工程無法繼續,對施工方將如何補償,對工人將如何安置?”
一條條的問題,流水價似的從隔壁會議室送到蘇城等人所在的辦公室裡。這些問題,全是競標書中很難解釋清楚的,莫能兩可的問題。
如果是針對國外的競標,企業也許會冷處理算了。但在國內競標中,雙方就隔著一道牆,可沒有冷處理的時間。
而且,不像是正常的競標,你就是再焦頭爛額,大華和中石化也要回答。中石化的宣總不用說,國務委員問他問題,有沒有競標都得應著,大華實業也脫不開國內的模版。
在蘇城看來,這種會議幾乎就像是美國的參議院質詢了。兩方領導人的身份地位,大約也是相差無幾的。
蘇城甚至能夠透過這些問題,想象到隔壁會議室裡的激烈討論。70億美元的海滄計劃,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都牽扯到太多的人和事了。
僅福*建一地,就不知會有多少官員將因此而改變命運。尤其是談到國產化和本土化的時候,一連拋過來的七八個問題,簡直令人目不暇接。
下面的專家們更是忙個底掉,沒有一個清閒的。現在的11票,雙方都可以說各自穩妥的拿到了4票。剩下的3票就是決定勝負的搖擺票了,任何一個問題,都不能等閒視之。因為你不知道是誰問出來的。
另一方面,雙方的4票雖然穩妥。但要是遇到某些“原則性”問題,有人跳票也不稀奇。蘇城和宣總都打點著精神,應付著一輪又一輪的難題。
會議室大門再次開啟。
跑的幾乎斷腿的院辦工作人員,用略帶沙啞的嗓音,道:“問題:長達數年的建設過程中,如果進行採購管理,保證建設方按照施工圖紙進行施工,保證環境和安全不受到偽劣材料的損害?”
宣總凝神點頭。低聲道:“拿我們的計劃案出來。”
和蘇城一樣,他們也提前準備了檔案。採購管理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艱難的問題,說它是社會問題都不為過。中國企業。直到21世紀都沒解決好採購管理的工作,只有少數企業能夠做到公司範圍內的優秀管理。
中石化向來自詡為是中國企業管理的領航者,因此,面對這樣一個管理問題並不生怯,宣總拿出檔案的同時。笑呵呵的簡述道:“我們中石化正在打造科學理性的採購執行機制,首先要大力推進集團化採購,同時加強運營商管理,並全面加強物資儲備的管理。未來。我們要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構建集中統一的採購管理體制……”
院辦的工作人員認真的記錄了下來。照例是簽字密封。
待他迴轉到蘇城面前的時候,宣總笑著說了一句:“大公司的採購管理。和中小型公司的可不一樣。”
看起來,他在這個問題上是相當的有自信了,且有想要辯論的意思。
蘇城微微一笑,道:“宣總說的對。我先說一下我們的採購委員會模式吧,然後再談談電子化採購……”
採購委員會的模式並不稀罕。國外的跨國公司都用過,大部分的效果不錯。中石化也嘗試過,因為內部的官僚關係網太密,基本沒有什麼作用,於是棄之。
正因為有這個過程,宣總才有著極強的信心,準備好好的狙擊蘇城一番。
但是,聽到電子化採購的一瞬間,宣總就愣住了。
這是啥玩意?
全球資訊網是在今年的8月才誕生的。在此之前,人們對網路的概念,也許就侷限於電子郵件了。即使是電子郵件,其實也沒幾個人知道。
石油化工領域可以算做是一個高科技領域了,早在五六十年代,中國的石油行業就開始使用計算機進行地震模擬等工作,到了90年代,中石化下屬的大型機也不在少數。所以,宣總知道電子化,也知道採購,但當這兩個名詞聯起來的時候,他就茫然了。
蘇城對網路的瞭解是與生俱來的。21世紀石油大學畢業的大學生,他可以不懂石油,也可以不懂大學,甚至連女人都不必懂,但電腦和網路那一定是貫徹瞭解的。因此,當1991年全球資訊網建立,當國外行家們還不明白情況的時候,蘇城就已經開始派人網羅人手,建立大華自己的內部網站了。
此刻,蘇城就輕鬆的解釋道:“大華實業和大多數的石油化工企業一樣,公司分佈的地域很廣,分公司之類的協調很重要。我們準備借用內部的區域網,首先開展部門內的電子化採購,等到國內網路有了基礎以後,我們就會發動我們的供應商,一起建設這個電子化採購的網路。我們估計,最多五年時間,中國就能有自己的資訊高速公路,電子化採購將為大華實業省下10億元人民幣……”
網路的發展有兩個方向,面向公司和麵向個人。歷史上,由於中國的特殊國情,國內有資格發展網路的企業,要麼是臃腫遲鈍老化不堪的國企,要麼是農民企業家用省錢來賺錢的民企,都沒有企業網路的**和能力。因此,許多國人都是伴隨著個人網路而成長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