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一章 勝利的空氣

“蘇董,你獲得海滄計劃了嗎?”任新月芊芊素手只捏著話筒的末端,然後儘可能的仲向蘇城。

五郎和四郎竭力攔在蘇城前面,他們早就是大華實業集團的高管了,但本身的經營水平尚待磨練,來到國務會議這樣的場合,也只是以積累經驗為主,此時順便發揮一下強悍的身板。

好幾個記者試圖衝刺,都沒有逼到蘇城跟前。

好在蘇城並沒有走遠,他來到人行道的一側,背靠院牆,拿過任新月的話筒,道:“準確的說是國務院批准了大華實業繼續完成海滄計劃。是的,大華實業將會在未來的五年內,陸續投入70億美元,完成海滄計劃的設想。”

“大華實業獨立獲得了海滄計劃嗎?”

“國務院批准大華實業集團獨立建設和運作海滄計劃。”

“第一年會投資多少錢?多久能產生效益?多久能進行生產。”問話的已經是本地財經新聞的記者了。

任新月被擠到了一邊,但她仍用大大的漂亮眼睛盯著蘇城,用只有靳燕柔才能聽到的輕聲說:“聽他說70億美元的時候,好有氣勢,感覺像是……小虎隊……”

靳燕柔莞爾,問:“小虎隊有氣勢嗎?”

“有虎字當然有氣勢了。”任新月昂起腦袋,眼睛卻看向蘇城的方向。

蘇城緩慢有序的回答著記者的問題。這不光是媒體的問題,也是政治要求。中國的權力體系和歐美的三權分立截然不同,媒體的地位也遠比不上歐美國家,但在上傳下達,爭取民意方面,媒體的作用仍然非常突出。用潤滑劑來形容媒體記者是相當恰當的。大華實業獲得海滄計劃經由媒體宣揚出去,如果不引來成噸的上書,此事就算是成了。要是全民反對,紙片一般的反對信飛過來,此事就還有商酌的必要。

因此,雖然蘇城不喜歡記者仍然盡職盡責,盡其所能的回答著記者的提問。

記者的問題則越來越迫近:“大華承接海滄計劃以後,中石化的揚子乙烯工程隊,是否還會繼續幫助大華實業?”

這是蘇城曾經找周老要來的福利。由中石化的人幫大華學習乙烯工程的經驗。做了功課的記者,都知道這件事。

大家頓時靜下來等蘇城的回答。

對他們來說,單純的報導大華實業獲得海滄計劃,自然沒有大華與中石化之間的恩怨更吸引人。91年的媒體人也開始考慮發行量和收視率的問題了。

短短的一個停頓蘇城朗聲道:“大華和中石化的任何協議,都是簽訂了合同的。如果中石化願意遵守,我們歡迎之至,如果中石化拒絕遵守我們會與重新進行商談。直到雙方都滿意為止。”

記者無視他後面的套話,再問:“蘇董的意思是,中石化不光未能獲得海滄計劃,而且還要幫助大華進行海滄計劃?”

“在海滄計劃的歸屬確認以後中石化的幫助屬於公司間的行為,與海滄計劃無關了。事實上大華實業的實力雄厚,我們正是憑藉著自己在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以及拼搏的精神,才獲得海滄計劃的。”

蘇城話裡話外,有著極強的感染力。

記者們的心思很快又被拉了過來,開始重新詢問海滄計劃的細節。

霍昌的、張超、鍾志根、李琳等人聽著蘇城演講般的話語,毫無壓力的品咂著勝利的滋味。

就連空氣,都彷彿飄蕩著甜絲絲的勝利味兒。

等待了幾分鐘以後,靳燕柔開始現場直播的準備,此時的國內新聞,還很少有現場直播的情況,各方面都很重視,甚至有中宣部的官員出面協調。

只幾分鐘的功夫,蘇城面前的記者群就被驅散了。

同一時間,還有無數的大華供應商,以及涉及到乙烯專案國產化的公司,開始盯著螢幕祈福。

大華的成功,並不獨獨是大華的成功,還有許許多多的上下游廠商將因此而受益。

中石化用壟斷的手段閉門造車,甚至連生產螺絲釘的鋼鐵都企圖自己供應,他們雖然能因此獲得巨大的利潤,卻不免要與其他國企和單位產生利益衝突。

三名搖擺委員的投票,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利益相生和利益衝突的結果,指不定誰會借力推一把。

最終,蘇城在臨上車之前,說了一句“我們歡迎臺灣工廠主,繼續前來海滄建廠”,再次引爆了全場的猜測。但蘇城乘坐的轎車,卻已噴著輕煙,消失在了眾人的視線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