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同公司

楊明搖搖頭,道:“這個維修師是很重要的。其實,國外的機械裝置,正常情況下,人家都是要教我們所有的使用方法和維修方法的。只有我們的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才找巴斯夫公司。但你知道巴斯夫想公司派人的成本有多高嗎?往返飛機,汽車接送,工作一天3000美元起,這個人工費,夠我們養幾百個工人了。他們才解決一個問題。像是這麼大的乙烯裝置,我們採用油液監控,每個月也要換百十次的零件,常規維修幾百次,你說有自己的維修師重要不重要。”

“這樣?”

“以前沒聽過?不稀奇,人家德國人其實也懶得教,你們要是不學,人家打個幌子就走了,等有了問題,你方便,他賺錢。只有我們大華,那是認真派人學習,而且學習以後,也能把人留下。”

“別家留不下?”

“像蓋天宇這樣的?中石油中石化能給他開多少工資?1000塊到頭了,說不定只能四五百,私人企業就算不要維修專業裝置,也願意挖這樣的人,2000塊錢不夠3000總夠了吧……”,””

“你們大華還能開到5000。”何濤只,出來了,不滿的道:“這種金錢掛帥,會搞壞企業的。”

“員工自由流動,是他!二的權力。”楊明見他上綱上線,自己也戴上了帽子,皮笑肉不笑的道:“再者說,你要是不把薪水開高,人家會外語,又有本事,也不到你工廠受累了,說不定找個研究院待著去了,對了,你看前面那幾個就是技工做的研究員。”

90年代的外語價值是非少高的。別的不說,即使是做外語導遊,一個月的薪水超過萬元也不稀罕,尤其是小語種的外語人員,各行各業都有需要,編制、房子、薪水是一樣都不缺的。

以國企的頑固,派人出國學小學習的人要是學會了外語,十有**是留不住人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工廠調到研究院,讓人家坐上辦公室,再解決一點級別的問題,才有機率留下這樣的人才。

但如此一來,六國學習的初衷也改變了。原本是學了技術操縱機械的,維修裝置的,現在都搖身一變,成了懂外語的專業技術專家,其個人價值對企業來說也瞬間減小了許多。

以大華的思維,不如給更多的個將人留在最能創造價值的崗位上。

優秀的維修師傅能寸!企業節省幾百上千萬的成本,優秀的技術工人能給企業生產出幾千上億元的價值

這樣的道理,要說國企不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但要他們改變,也是不可能的。國企的薪酬標準都是上級部門置頂的,最高要上溯到國務院去。哪個企業能為了一個工人去找國務院。而從國家的角度來說,固定的薪酬是非常有意義的,否則容易造成**叢生等更多的問題其實,後世所謂的國家特殊津貼,就有調整人才價值的意思,但它那幾百上千元,能拿到的也不多。

以工資標準來留人,從來都是私企的獨家秘笈,國企要學是學不會的,成本會高到他們難以承受。

當然,國企最終是能採掘出一些獨家秘笈的,比如說難能可貴的京城戶口,要求很低的委培名額,自家乾淨帥氣又美味便宜的食堂,水平高超有錢都搞不定的公立幼兒園,以及隨物價指數上升的退休工資和廉價的福利分房……

市場需求和市場供應永遠都是不協調的。在**來臨以前,總是需要一種東西來調節社會與人的關係。對現代人類來說,只有兩個選擇,萬惡的金錢或者萬惡的權力。

相比權力調節資源的醜惡,金錢簡直堪稱萬佛昇天。

當然,還有更理想主義的社會調節利器,道德品質。

可惜中國用5000年的歷史證明,這條路也是走不通的。

謝薇薇等人以計委的眼光,著眼全域性,竟然沒有發現比大華更好的解決辦法,一時間,謝薇薇突然有些恐懼。看到大華,未知的未來在她眼中變的更加未知了。

“那國企怎麼辦?”何濤問出了另外兩人想問的問題:“咱們進口的裝置越來越多了,國企要是留不住人,企業的成本就要上升,成本上升了,市場競爭力下降更加留不住人……”,””

王紹和謝薇薇的眼中都充滿了憂慮。身為國家計委的年輕成員,他們確實有憂國憂民的資格,或者說是習慣。

楊明也是從國企出來的,想了想,最終搖頭道:“國企沒辦法的,也許,蘇董有什麼辦法吧。”

說到此處,他的語氣好像真的相信蘇城能解決這個問題似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