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的一句話,就會引來下面的無數猜測。周老也知道此點,所以特意說道:“大華實業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不用刻意搞什麼。你們做這個LNG船,自己的負擔估計也很重,不要節外生枝。”
見周老真的不是說情,蘇城悄悄的鬆了一口氣,穩穩的答應了一聲。同時,他對這家滬東船廠也來了興趣。
蘇城記憶裡,中國船業公司的LNG船最早是在法國世界盃前後(98年前後)起步的,離現在還有五六年的時光。想來還是被錢給難住了。
國企積累資金速度一向比私企慢。而且,國企不光是生產效率低,無畏的花費也高。同樣是做LNG船,私企有幾千萬美元估計就敢起步,國企肯定要破億才敢動手。要是沒有一位強勢人物坐鎮,滬東船廠不光要等待自己積累資金,說不得還要等銀行和國家政策,若是內部反對的聲浪大的話,還有可能要等到傳統船舶利潤降低以後,才會有做LNG船的衝動。
儘管如此,這個滬東造船廠還是給蘇城留下了相當好的印象。1992年的中國做商業的多,做工業的少,能上馬重工業的已經是裡面的大膽者了,追求高技術重工業的,差不多全是傻大膽。
當然,此時做高技術重工業的要是能活下來,也是相當了不得的,相當於長征時期的紅軍活到了解放後,根紅苗正根基深穩。20年後,正是中國重工業開始大放異彩的時間,除了LNG船,中國船廠已經在傳統船舶領域獲得了大批的訂單,用於生產船舶的巨型浮吊等裝置,也基本由中國的重型機械生產廠提供。
假如滬東造船廠能提前幾年起步,想來能在LNG船的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或者,再給他們幾年的發展時間,說不定就能將市場份額提高到韓國船廠的程度。
周老也有自己的考量,他隨手拿起會議記錄看了看,滿意的放下後,再次開聲問道:“韓國的現代重工也是剛剛獲得的LNG船技術,價格估計不會低的,大華實業的預算是多少?”
“純技術轉讓,4000萬美元左右。”
周老皺皺眉:“4000萬美元的外匯……嗯,就我瞭解的情況,現代集團恐怕不會為4000萬美元,造出一個競爭對手的。”
他一方面是覺得外匯用的太多,另一方面,周老也知道這筆錢在國際技術市場上並不多,擔心現代集團不肯賣。
蘇城輕聲道:“正常情況下,我們出2億美元和4000萬美元,效果估計是差不多的。”
“所以你們想趁著建交的機會?”
“也不光是這樣。”蘇城輕輕咳嗽一聲,然後道:“假如現代集團認為我們大華實業已經掌握了LNG技術的核心部分,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才和他們商談,他們的態度大概會有所轉變的。您知道的,國外的一些公司,總是喜歡給咱們的自主研發找麻煩……”
偽裝自己掌握了技術,藉機壓低價格的戲碼,不光在中國上演,在國外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商業手段了。
周老點點頭,問:“那你們實際掌握了多少?”
“船的4個主要技術,船體建造,貨艙維護,超低溫液貨管路和主推進器,我們真正有所接觸的,只是貨艙維護裡的一小部分,比如絕緣箱安裝,密封實驗,薄膜焊接,我們在做海上鑽井平臺的時候,培養了一大批的相關工人。”蘇城笑了笑,道:“所以說,只能是策略了。”
周老也被他給逗樂了,道:“你還真是有骨子衝勁,也好,成與不成,還可以再談。”
“要是韓國的技術不便宜的話,我們也許優先考慮法國。”蘇城也不是隨便說說的,即將執政的法國總統希拉剋,也就是現在的總理希拉剋是一個親中國的左派,中國和法國關係最好的12年即將到來。這段時間裡,中國自法國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技術,直到右派的薩科齊執政。而在LNG船技術上,法國的技術是目前的頂尖技術,只要付的錢夠多,一水的系統解決方案都是能拿到的。當然,這種解決方案的價格絕對是歐洲的,也是此時的大華實業無法承受的。
周老向來很欣賞蘇城的堅持,不吝鼓勵的道:“有什麼不好解決的事,就來找我。天然氣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咱們國家也不能總是租用國外的液化天然氣船。”
後一句非常簡單,卻是給大華實業的技術購買定了性。
拿外匯去購買技術,在1992年並不容易得到理解。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國人,眼睛總是盯著面前的一畝三分地,總是想要購買更多的食物、日用品和家用電器,對工業生產有興趣的,在看到諸多國企的窘境以後,往往也會打消念頭。
如果沒有周老的這句話,保不齊哪天,就會有人提出花錢不如存錢之類的歪理邪說。
但在蘇城看來,用外匯購買高新技術,只有賺多少的問題,絕沒有不划算的事。
日後的中國有數萬億美元的外匯,存起來再借給美國,又有什麼意義。今天投資幾億美元出去,日後收穫的將是一艘艘貨真價實的巨輪。而購買技術節省下來的時間,必然創造更多的價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