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一十四章 元旦

榮尚國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大家也覺得理所應當。

總工麥文貴變的異常高興,東問西問的,倒是沒有讓宴席冷場。

自始至終,詹志芳都沒有說話,想來是受到了孫道孚或更多人的警告。

一名副部級官員,做到這個份上。也夠憋屈了。

蘇城只當他不存在,直到臨走前才瞥了他一眼。

從詹志芳的眼裡,能看到濃濃的不滿,蘇城只是一笑而過。現在的大華船業羽翼未豐,等到LNG船造出來,蘇城有把握讓他不敢正眼看自己。

不管是國企還是私企。工業產品就要用銷量和佔有率說話。比拼的就是技術和利潤。

元旦過後,1993年正式宣告來臨。

這一年的1月20日,美國總統克林頓宣誓就職,開啟了美國最後的美好時代。同年,中國申請舉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不得不將夢想延遲8年。

90年代的中國,蓬勃發展的私營經濟,令許多人品嚐到了富裕的味道,但並沒有給國家的強大帶來直接好處。軍轉民和國企下崗的浪潮。以大多數人想象之外的兇猛,撲面而來。改革的陣痛在某些時候,就變成了一個家庭永遠的痛。

隨著農曆春節的臨近。節前的獎金和年貨,供貨商的討債,成了許多國企沉甸甸的負擔,中船也不例外。

中船下屬的工廠極多。不僅有船業相關的企業,還有多種經營的不相干企業,再加上學校、醫院、研究院等附屬單位,光是工資一項,就鬧的孫道孚焦頭爛額。在計劃經濟時代,擴張的規模越大,企業的威勢就越強。但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這些不能賺錢或陷入虧損的企業,就變成了一種不得不承擔的責任。

孫道孚措手不及,一下子被埋入了文山會海中。直到1月將盡,才如夢初醒似的,調配人手,前往新加坡競標。

說是如夢初醒,其實也是被赤字所逼的。

蘇城與榮尚國在機場見面,就發現他愁眉苦臉的。

大華有自己的資訊局,蘇城知道,江南造船廠是將去年的利潤給統計出來了。沒賺到錢的還虧錢的財務單,哪個企業領導看了都要愁眉苦臉。

江南造船廠這麼大的企業,一旦虧損就是幾千萬上億元的,要是一醉解千愁的話,這些錢能換成茅臺,把所有的中船領導給淹死,順便幫忙洗乾淨衣服。

中船的麻煩,不是小小的大華所能解決的,未來幾年,情況還會越變越遭,蘇城只能暗歎一聲。

上了飛機,眼瞅著升空了,榮尚國才有了說話的性質,卻是面對蘇城道:“蘇董,咱們這一單,絕不能空手而歸了。”

和前些天的隨意比起來,榮尚國明顯是憋著勁了。

蘇城先是點點頭,然後才問:“江南造船廠的目標是多少?”

“最少要4艘2萬噸以上的大船。要是能競到2萬噸以下的船也行,拿去和其他公司換,或者自己做,都隨您。”榮尚國這麼說,自然是徵求蘇城的同意。

蘇城手上不缺訂單,而且,大華船業的規模和中船的規模也差的遠了,他微微一笑,道:“就按你說的,小船交給他們好了。”

“多謝蘇董。”榮尚國是真的感謝。別看中船持有的訂單,還夠1年多做的,但那裡面能盈利的船並不是很多。國內混亂的商業環境,讓國企無論是賺公家的錢,還是賺私人的錢都變的困難。許多船隻的利潤都逼近船廠的控制線,榮尚國只有找到高價的訂單,配合著那些低價的訂單,才能讓整個工廠的生產活起來,如果全是低價訂單,在墊資嚴重的船舶製造業,那就是瀕臨破產的節奏了。

一路無話,轉機抵達新加坡,已是傍晚時分。

主持競標的新加坡航運集團,派人將他們接到下榻的酒店,榮尚國立刻派人去調查,最終抵達的公司有多少家。

匯總而來的結果,卻讓他的臉色白了又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