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船廠能生產多少船舶,最終的決定者就是船塢。
無論是早期的分段造船法,現在的總段造船法,都是為了儘可能的減少船舶在船塢中的時間,而將更多的製造工作,移到船塢以外去做。
因為船塢,就是造船過程中的最大瓶頸。
對船廠來說,充分的利用船塢不是要求,是生命線!
即使一個大型船廠,能湊出3個萬噸級的船塢,也不會讓它們的進度相同的。
最充分的利用船廠裝置的方式,就是讓幾個船塢處於不同的進度,一艘船下料的時候,一艘船焊接,另一艘船準備舾裝……同時完工搬船,意味著要同時給3個船塢下料,同時給3個船塢安排工人和機械,又閒置了另外一些工人和機械……
不論船廠有多大,只要是用船塢的形式,同時開工或完工的效率,始終不及輪轉的。
在船塢每天價值上百萬的年代裡,沒有誰會為了一個記錄,而特意安排船塢同時完工。
所以,最大的船廠,也就是恰巧碰上兩艘船司時完工,繼而同時命名。這種情況,往往還是一艘大船和一艘小船。
給3噸4萬噸級的船舶命名,只有在平地造船法誕生以後,才可能發生。
消除了船塢的瓶頸,又採取巨型總段造船法的大華船業,其實就是一個大型的總裝總配工廠。重達數千噸的總段,全是在其他船廠生產,然後運輸過來的。採取同時起運巨型總段的方式,大華船業能夠進一步降低船廠成本。讓兩到三條船保持相同的進度,則能減少鐳射測繪等精密工作的壓力。
此外,大華船業獲得8家中船下屬工廠的股份,自然消除了勞務合作上的障礙,大量的派遣工人,使得同時開工的船隻數量逐月上升,砸船舶只是等閒。按照每月增加一艘船舶的速度,大華船業已經進化到了司時建造1搬萬噸輪,單月交船瞅的規模。
112萬噸輪的訂單,相當於中船3年的製造量,如今看來,竟然只夠大華船業一年的消耗。
稍微有點工業屬性的媒體,對這樣的大華船業,關注度都不會低。
“過去吧。”蘇東元最近也瞭解了一些船業的資料,越是如此,他就越發難以勸慰兒子蘇刑。
此時此刻的蘇城,說是如日中天都不為過,蘇刑要想在他身上找回平衡,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
興許,早點接受現實,是最好的結果。
世界上總是有些人,是另一些人無法
超越的。
蘇東元不自覺的瞄了蘇刑一眼,即使更喜歡這個兒子,又非常討厭私生子的存在。
然而,現實的差距,還是讓他的理智逐漸超過了感情。
蘇家的未來在蘇城身上,至少,不可能在蘇刑身上了。
蘇刑亦步亦趨的跟在蘇東元身後,心情莫名的緊張。
無論是老爺子的心思,還是站在巨輪前的蘇城,都讓他緊張。
尤其是那三艘4萬噸級的貨輪,黑紅兩色的扁平船身,像是巨型礁石般停靠在岸邊,威嚴的彷彿鋼鐵雕塑似的。
局外人,很難想象這樣的龐然大物,是如何製造出來的。
雖然從來都看不起蘇城,然而,站在蘇城的地盤上,看著蘇城的成就,蘇刑的心情終究發生了一些變化。
“如果我有一個)工廠,能否造出這樣的船?”蘇刑很不樂意的想著,突然曬然一笑,心想:我怎麼會去做工廠這麼骯髒的事!
須臾,兩人來到了蘇振國身邊。
“爸爸。”蘇東元輕輕的說了一句。
蘇振國只向後看了一眼,就再次轉頭和蘇城說話去了。
蘇刑的臉刷的就白了。
他們父子兩個,竟然**裸的被無視了。
被其他人無視也就算了,被爺爺無視了……
蘇刑有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蘇東元心知肚明,蘇振國為了爭取蘇城,做了很多的工作,因此不可能在明知道蘇城不喜歡蘇刑的情況下打招呼。
他垂下了頭,不知第幾次暗暗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