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想,嚴海斌就略微放些了一些。
他的放心,自然是大華實業的憂心。
張超就很不自在的轉著圈,腦海中過濾著一串名單,想著問誰能瞭解情況。挽著他的陳子璐也皺著眉。
大華實業在石油系統內的影響力是不用說了,可要說軍隊的關係,那就太不牢靠了。
一會兒,收到訊息的李琳也過來了,小聲問蘇城:“能不能請周老出面。不行的話,丁司長也能幫上忙。”
蘇城的表情卻沒什麼擔憂的,風輕雲淡的道:“這麼小的事,沒必要驚動周老。”
張超等人也沒有接著再勸。
晚宴繼續進行,洋人們各懷鬼胎的交流著價格和條件,中國人則小聲的討論著剛才的事。
第二天清晨,眾人參觀了大華實業的碳纖維工廠。
說是工廠,也只有一條半自動化的生產線。這是目前碳纖維工業的標準配置,純自動化的生產線雖有,但效率的提高也並不明顯。
試產期,只月產10噸的大華碳纖維研究所的生產線,已是呂所長見所未見的先進了。
這個時候,他才像是一名真正的研究人員那樣,將精神和思維都集中在了技術方面,豎著耳朵聽王贇的簡單介紹,其他什麼都顧不上了。
嚴海斌只好自己招呼湯處長。
湯處長要比他年輕10歲以上,名牌大學畢業又加入了中央部委,使得湯處長的步伐比轉業軍人嚴海斌賣的又快又好。
他也懂一些技術,卻是將目光放在了機器上,不知道在想什麼。
嚴海斌趁機道:“只要大華實業轉讓技術,我們再把剩下的技改資金用來購買裝置,準能成功轉型,到時候,826所就是科工委下屬的頭一份了。”
湯處長頗有些意動,道:“你有幾成把握?”
“7成。”嚴海斌把話說的很滿,他其實不懂技術,可此時哪能露怯。
湯處長緩緩點頭,道:“那你去找蘇城,我探探他的口風。”
和研究所出來的人不一樣,身在科工委的湯處長前途無量,卻是不會合身撲下去,把全部的家當都壓上去。
嚴海斌立刻去了,陷在一堆人中的蘇城卻不過來,笑笑道:“其實,你們就算是得了技術,也做不出廉價短纖維。”
嚴海斌不信,傲然道:“你別小看我們,826所別的不多,懂技術的人多的是。”
蘇城不和他爭辯,笑笑道:“我沒小瞧你們的技術人員。不過,我建議你仔細查查這些機器上的銘牌,再想想,826所能從哪裡弄到錢買機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