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報告,開始接受新一輪的洗禮。
直到第十三遍修改,許部長才略感滿意,說:“只能這樣了……”
聽到這個回答,第三位文秘流出了欣喜的淚珠。越重要的報告越需要修改,這似乎已經是一項慣例了,儘管如此,修改次數達到十三次,還是令人憔悴,尤其是這麼短的時間,這麼高的要求。
許部長拿起桌上的熱毛巾擦了把臉,推開椅子,道:“我要儘快回國,最快時間。”
“展會明天才結束呢。”大秘提醒了一句。
“到展會結束就來不及了。”許部長嘆了一口氣,又道:“我回去的訊息要保密,坐普通的班機,用現金買票。”
……
展會最後一天。大華實業再次談下了一艘LNG船的訂單,加上以前的訂單,算是將明年的大華船業產能都塞滿了。作為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工程之一,LNG船的建造從來不是一個公司的事,必須要有中船重工這樣配套齊全的超大型企業配合,大華船業才能完成此類訂單。因此,為了避免違約,閆學燦等船業管理人員都很注意訂單的簽訂,並對合同多加挑剔。
在價格便宜10的前提下,新簽訂的合約都沒有確定的交船時間,不過,這也是船業慣例,屬於大公司店大欺客的表現之一。船業公司通常會保證按照順序交船,但往往不保證交船的具體時間,一方面是船塢的數量有限,且有原料、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另方面,在長達一兩年的訂單期間,船業公司往往會遭遇到許多特別的問題,例如麻煩的工會,若是強定交船時間的話,精明又不要臉的工會就可以採取全面罷工的形式將船廠的所有利潤掠走,或者,是掠走利潤以上的部分。
中國企業能夠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沒有工會。勞動者的利益固然不能得到全面的保障,但公司據此獲得了極大的經營自由,保證他們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殺入國際市場。
國企的工會也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除了按月扣掉2的工資之外,很少有積極的行動,倒是幫他們節省下了少的可憐的一點精力,進而幫助他們以相對較低的價格,拿到了些訂單。
儘管比大華實業的斬獲少,但幾十家國企湊起來,最終也拿到了近2億美元的訂單,使得展團的訂單總額達到了7億美元。這個數字大大超過了魯主任的預期,興奮之下,讓他拿出好大一筆經費,委託大使館舉辦一場宴會,邀請熟悉或不熟悉的政商界人士。
與此同時,許部長悄然回到了京城,拜訪費老。
和許多元老級人物一樣,費老將更多的時間分配給思考,而將更少的事務分配給具體的事務,因此,要見到費老一面是相當不容易的,即使是許部長這樣的正部級幹部,也需要一些看得過眼的東西,才能有幸會面。
許部長借用的敲門磚就是他精心炮製的報告。為了將這兩千字送到費老的案頭,他也沒少費功夫。
至於多久能得到回應,許部長其實也不清楚,只能自己回家擔心去。
好在,只過了兩天時間,許部長就得到了費辦的通知。
下午兩點,裝扮一新的許部長,帶著滿滿的勇氣和自信,來到了費老的小院。
外鬆內緊的保衛模式,讓許部長慢慢的輕鬆下來。
“請跟我來。”費辦的工作人員的笑容像是精確測量過一樣,標準而呆板。
許部長顧不上其他,微微點頭,就跟著走了。
在兩名黑衣衛士的眼皮下,兩人一前一後的書房,出乎意料的是,房內不僅有費老舒服的椅在靠背上,還有其他兩個人。
許部長定睛一看,略顯吃驚的喊道:“蘇老,劉老……”
兩人微微點頭,沒有說什麼。
許部長再次湧起了緊張,挨著門邊的位置坐了下來。
“你的報告我看了,看樣子,你是想把這次國際工業展的收入用起來?”費老的眼睛半睜半閉,小眼睛幾乎看不見了。
“我們只是考慮,趁著工業展的機會,將資金利用起來,以儘量少的錢買儘量多的東西。這是個很不錯的時間……”許部長小心的回答,沒有承認自己是想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