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們兜售未來

也就是說,蘇聯的石油人可以只帶證件,就享受長時間的高階旅行。

這種生活。別說是中國工人了,就是美國工人也只能留口水。後世的中國白領的計劃式旅行更是弱爆了。至於所謂的窮遊——每一個蘇聯工人的旅遊都是窮遊,住療養院不花錢,吃飯不花錢。喝酒不花錢,甚至買紀念品都不花錢……一文不化的旅遊三十天。然後帶回一旅行箱的東西,是蘇聯工人再習慣不過的生活了。當然,旅行箱也是送的。

某些弱小行業的蘇聯工人,或許在旅遊期間,會覺得有點不方便,但對於蘇聯最豪奢的石油系統來說,絕對不會有任何的不舒適,假使有,任何一名普通工人都可以提出來,而受到投訴的療養院,一定會受到嚴厲的整治。

自然的,這樣令人羨慕的生活,光是想象一下,就知道它的代價不菲。

即使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蘇聯每年出口的石油比沙烏地阿拉伯還要多。蘇聯的石油收入也不能維持此等全民性質的享受……

然而,蘇聯雖然崩潰了,巴庫依然在。曾經享受過蘇聯式生活的巴庫工人,會怎樣要求亞塞拜然政府,亦是可想而知。

房間內的人,都面露難色。

他們可知道巴庫派的難纏。

還是小阿利耶夫,沉穩的問:“這麼說,我們的石油利潤,可能會比預想的要低?”

“如果不解決管理和生產成本的問題,石油利潤為零也不奇怪,俄羅斯不就是這樣。”

“那麼,蘇董的建議是?”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蘇城微微偏了一下身子,轉向阿利耶夫,道:“如果要我推測的話,剛開始投入的情況下,巴庫應當能夠維持一段穩產期,但隨著開採的時間增加,巴庫的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會直線上升的,工人們自然而然的會要求更好的待遇,甚至恢復以前的待遇。所以,同時引入外國石油企業是壓制成本上升的一個選擇,如果可能的話,將巴庫的工人分流到外國企業,也是一個選項。”

引入外國石油企業是阿利耶夫的既定策略,小阿利耶夫頷首道:“大華實業參與過數次國際競標,你有什麼策略?”

蘇城笑著搖頭道:“我想說的不是國際競標,實際上,關於如何競標我有考慮過,怎麼設計競標,今天以前,我真的沒有想過……”

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蘇城喝了一口水,等笑聲停下,想想說道:“我有過考慮……在阿利耶夫先生邀請我做亞塞拜然國家石油公司的副總裁以前,我考慮過如何恢復亞塞拜然的石油產業。我知道,巴庫目前有兩個油田已經停產很久了,它們的產量早在10年前就下降到不能產生利潤,那麼,如果阿利耶夫閣下沒有意見,我希望大華實業承包這三個油田……名字分別是,丘爾邦和桑吉亞油田。”

“丘爾邦和桑吉亞油田?”小阿利耶夫在腦中思索了一遍自己所知的油田,疑惑的道:“你想承包它們,怎麼做?”

“我會採取新技術,讓它們重新產油。產生的利潤,假如產生了利潤,一半歸大華實業,一半歸亞塞拜然政府。”如果是新油田,這個分成比例肯定是太多了,但作為廢油田,這個分成比例就太少了。蘇城停了一下,看了幾人的反應,然後道:“承包年限只要三年。三年以後,我們可以再協商下一輪的承包。我想用這種方式,證明大華實業的實力,同時,我也能證明巴庫廢油田的價值。我認為,如果巴庫本身的石油產量能夠提升,吸引更多的工人,進而降低亞塞拜然的石油開發成本,那麼,再開採新油田,改善舊油田的競標,就能吸引更多的外國石油企業,增加亞塞拜然的競爭力。”

當然,大華實業若是能讓廢油田重獲新生,自然能證明自己的競爭力。面對虎視眈眈的國際石油巨頭們,蘇城只能用這種方式自衛即將成熟的果實。

阿利耶夫果然有了興趣,道:“廢油田,只要三年的承包期限?你覺得,這樣的廢油田也能產生利潤?”

“如果運用新技術的話。”

“新技術?”

“三次採油技術。”蘇城說的擲地有聲。大華實業磨礪三次採油技術已五年有餘,其中的投入更是十數倍於國際平均水平,得到的成果也著實不少。

對於這個1873年就開採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高產50年後,持續開採石油100年的國家來說,廢舊油田幾乎遍地都是。

如果說開採新油田是亞塞拜然政府現實的任務,那挽救舊油田就是購買未來。

在石油價格30美元的時代,三次採油技術和生物燃料技術一樣,都屬於面向未來的儲備技術,外國投資人不關心其具體的實現方式,只關心專利堡壘是否堅挺。

只有蘇城和他的大華實業,一邊用兩三倍的資金儲備專利技術,一邊用五六倍的資金開發使用技術。

那些油田充沛的石油巨頭們還不急著開發舊油田,亞塞拜然不能不在乎。

阿利耶夫放著重要的人事任命沒有說,先揉揉眉角,說道:“給我說說這個三次採油技術,是怎麼一回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