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九十八章 投入第一

“應該問什麼?”

“為什麼大華石化公司能做到甲醇行業的環保投入世界第一。”

靳燕柔有些瞭解了,攥緊手裡的筆,問:“為什麼?”

“因為沒有人預料到甲醇價格的增漲,他們以現有價格的價格來確定環保成本,自然不能和我比。資本家總不能賠本買裝置吧。”蘇城笑出了聲。

當他為了消耗天然氣而開始涉足石化工業的時候,原本是有兩個選擇的。氣頭甲醇或者合成氨工業。

合成氨基本上是用於化肥的。中國的化肥公司非常賺錢,一度有產生首富的能力。但蘇城最終選擇了甲醇,除了因為合成氨的競爭更激烈以外,還因為他知道甲醇在90年代的前中期會有一波極大的漲幅,最高峰的時候,甲醇的國際價格是平常年份的一倍。這種漲幅對於一種基礎工業原料來說是很少見的,蘇城因此才能夠記得。當他上學的時候。人們只討論90年代的甲醇供需失衡。卻很少去討論甲醇價格本身。

只有身處局中,才能理解甲醇價格增加一倍的意義。這可不是利潤增加10%。正常情況下,工業原料的利潤也就是售價的10%。當售價本身增漲了一倍的時候,利潤等於增加了10倍。

在21世紀初猖獗的好幾家石化企業,都是因為具有百萬噸級的甲醇產能而發了起來。他們的現金流狀況一度好到令銀行羨慕。之後。這些公司如果沒有在90年代末的甲醇價格暴跌中受到重大損失,就有能力發起強大的兼併潮。許多百年石化集團的基業,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奠定的。

比起合成氨穩定長期的收入,瞭解歷史的蘇城自然喜歡短期的暴利。

為了避免在最關鍵的時刻停產,蘇城對裝置做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是生產環節,也包括環保問題,以免在甲醇利潤最豐厚的90年代,遭遇環境保護最嚴峻的90年代。

相比成倍的利潤。多花2%或者3%的利潤根本不算什麼。當然,對普通的甲醇工廠是很肉疼的。他們的利潤率通常也就是3%到10%,增加2%的成本絕對是要命。

靳燕柔對財經方面瞭解不少。精神一振。問道:“蘇董認為甲醇會漲,而且是大幅增漲。是嗎?大華實業準備進軍甲醇期貨了?”

蘇城笑著搖頭,道:“大華準備把現金全部用在石化基地上,沒有資金炒作期貨市場了,我們不是金融公司。但沒錯,甲醇會漲。”

“你就不怕我說出去?”

“說什麼?”

“大華實業認為甲醇行情上漲。”

“我們投資建設了年產50萬噸的甲醇裝置,當然,我們認為甲醇行情上漲。”

靳燕柔愕然,搖頭笑道:“你不會是想透過我,來刺激甲醇價格上漲吧?大華的石化基地現在還有利潤嗎?”

“我們的管理出色,成本低廉,當然是有一些利潤的。”蘇城停了一下,繼續道:“應該換一種說法,我們把優質管理產生的利潤,全部投入到了環保中,每噸10美元的環保增加值是全球第一的,毫無疑問。我希望央視能夠予以報導。嚴肅的報導。”

“那需要證實。”

“你們會看到所有的單據,往來的賬目,還有會計資料。當然,最重要的是裝置和環保的效果。”

“所以你才任那名記者帶走樣品。”

“隨便你們怎麼找,這座石化基地的環保水平是世界級的,強過大部分的石化基地,強過所有的甲醇基地。”蘇城心想,一個不尋求短期收益的石化基地就某種程度而言,確實是無懈可擊的。世界任何國家對環保威脅的兩種最強烈的措施,一個是罰款和刑事追責,這是針對人的。一個就是停產,這是針對工廠的。

大華甲醇工廠以最新的設計和裝置,用最有利於環保的管理措施,以及超成本的投入。如果還不能透過鑑定,那世界石化產業就白髮展100年了。花費了上萬億美元投資,上千億美元研究經費的機構和個人,全都關門歇業好了。

蘇城的微笑,就像是動物園裡投食的遊客似的。他雖然砸了老虎的腦袋,但確實沒有絲毫的擔心。

靳燕柔望著滿地的記者,不禁道:“你就不怕有記者雞蛋裡挑骨頭?”

“主流媒體,多少是要臉皮的吧。”蘇城笑了兩聲,語氣加重了一些,道:“大華實業也有數十億美元的資產了,我想,任何一家報紙或電視臺,要欺凌這樣一家企業,總得有點依仗才行吧。”

靳燕柔知道他說的對。國外媒體在面對大公司的時候,獨立性向來受到疑問,國內的媒體面對權力,膝蓋軟的和麵條一樣。

沒有哪個媒體會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肆無忌憚的攻擊一家大公司的。有證據的時候,往往還要思前想後呢。

靳燕柔望著蘇城鬥志昂揚的表情,突然覺得小腿肚子有些顫抖。她知道,那不是害怕和擔心,那是興奮和激動。就像是自己獲知高考成績,看到自己的名字列在主播名單上的時候一樣。

靳燕柔的雙頰慢慢的潮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