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十九章 計委報告會

比起平時,蘇城說的這種金融操作,其實要深奧一些。例如中方用人民幣購買的中國產品,難道不是成本嗎?實際上,對中國這種法幣國家來說,人民幣本身的成本很有限,用這種手段,放眼中長期,絕對是利潤豐厚,甚至是超過了短期的快線。但不好的地方是無法快速變現,需要等待10年乃至更久的時間,才能有超額利潤湧現。卻是最適合國家不過。

大部分的計委工作人員,都有相應的金融理解能力,倒不用蘇城解釋太多,他面向領導們,繼續說道:“蘇聯的問題並不是缺錢,而是盧布失去了信譽,人們也失去了使用它的信心。所以,我們只要有真實的東西買給蘇聯,他們是不在乎貸款給我們的問題的。因為他們出的是盧布,我們還的也是盧布。這只是一個空對空的數字遊戲。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產品價格可以高一點,從蘇聯的貸款利息可以低一點,貸款給蘇聯商人的利息可以高一點。”

蘇城提出的觀點其實早就有人用了。現代俄羅斯的財團,基本都是在10年左右的金融動盪中崛起的,他們透過就是以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方式,賺取了大量的利潤。

對於正在搶購蘇聯資產的人們來說,貸款利息是多少根本不重要,只要能貸到款買到工廠,那就再好不過了。但蘇聯的國有銀行又不敢輕易貸款,於是經過私人銀行的中介渠道,來完成整個金融體系的給付。

到1991年,蘇聯國有銀行的利率已經上升到100%了,但商業銀行的利率更誇張,到了200%,更過分的是,商業銀行的錢是從蘇聯國有銀行貸出來的。

也就是說不管盧布怎麼跌,商業銀行最少要賺100%的利潤。100萬盧布就賺100萬盧布,100億盧布就賺100億盧布。

最終,通貨膨脹只能決定賺多賺少的問題,無論它的價值有多大的變化,多出來的100%是跑不掉的。

可以說,商業銀行是用風險在換錢而國有銀行為了維持國內金融系統,又不得不降低風險……

比起到蘇聯大采購,蘇城更樂意用金融手段攬錢。這種方式不顯山露水,但利潤絕對超過100個實業公司。

下面又有人問:“現在的蘇聯經濟不好,如果貸款無法歸還呢?”

“我們使用抵押貸款的方式,以現價做抵押。對方如果無法歸還貸款我們就沒收抵押物。”蘇城說的很自然。

謝薇薇聽的目瞪口呆,道:“這也太狠了,以現價做抵押,豈不是降低了抵押物幾十倍的價格?”

蘇聯的房屋、土地、工廠都大大的降低了價格,有些用一文不值來說都可以。抵押當然要用貸款時的價格做抵押,這個價格也許只有巔峰時期價格的百分之十。

大多數蘇聯人之所以申請貸款,就是為了購買自己所在的工廠、地產等生產資料而他們的購買價格往往只有實際價值的百分之幾。儘管如此由於蘇聯並不允許外國人直接購買這些資產,透過抵押獲得,就成了蘇聯解體後的私有化程序中,很重要的一環。

作為銀行如果大量的放出抵押貸款,肯定會有部分貸款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收回。因此,獲得抵押物是必然發生的事,光是這方面的利潤估計就能彌補國內的輕工業產品的價值了。

在場的都是常年給國家做計劃的人員,想事情往往也想的很深入。

謝薇薇就很驚訝發現蘇城的計劃竟是一環扣一環,嚴絲合縫。她不由升起一絲明悟,蘇城策劃這個點子,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想到此處,她站了起來,問道:“蘇聯銀行自顧不暇,如果真的解體,估計會分崩離析,這種情況下,我們恐怕是借不出錢的。”

蘇城看看自己的手錶,道:“根據我的分析,葉利欽很快就會宣佈接管原本屬於中央的金融權力,俄羅斯中央銀行接管蘇聯國家銀行之類的方案,估計已經擬定,隨時出籠。按照時間來看,這個月內就會發生了,也許就是最近幾天。”

這是大華的戰略事業部,根據蘇城擬定的條件,推斷出來的。如果12月末蘇聯解體,事實也是如此,那作為主體的俄羅斯,至少要提前一個月接管財政金融權,否則的話,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主體,是無法運作下去的。就像是蘇聯作為一個國家主題,如果被剝奪了財政金融權,也是無法運作下去的一樣。

聽到此處,魯司長按捺不住,道:“今天就到這裡吧,蘇董,你講到的問題發人深思,請給我們一個考慮的時間。”

現在誰都知道了,蘇城不是真的要給年輕人做報告,他是透過報告的形式,直達天聽。而且,提前經過計委的過濾,這份報告的含金量也大大的提高了。

同是87年的何濤輕輕的嘆了一口氣,心想:蘇城的意見,如果被領導看重,這他以後在國際局勢中的發言權,可就大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