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吵。”蘇城擺擺手,道:“不管有好處沒好處,工廠有了困難,工人們齊心合力,這就是最好的局面。我注意了一下,現在大家最麻煩的地方,是吃飯問題。船廠偏僻,進出廠區都要花不少時間,下午的時候,往返回家吃飯,太耗費精力了。”
“我已經命令食堂照常提供晚餐了,不過,有家世的工人,還是傾向於回家吃飯。”楊明是辦公室主任,管著這些後勤問題。
蘇城“嗯”了一聲,不置可否的道:“有家世的工人不是不願意在食堂吃飯,是希望能和家裡人一起吃飯。你們看這樣如何,我們給工人家屬,提供免費晚餐。”
“免費晚餐?”楊明頭一低,就開始算細賬了。
蘇城不管他,道:“培訓的工人總數是800人,家屬翻倍的話,也不過是1600人,比工廠的總人數少的多,食堂是肯定夠用的。按照每人每天2塊錢的標準,不過多支出3200元而已,就是要辛苦一下食堂的師傅們。”
“剛結婚的年輕人肯定願意,那有孩子的家庭呢?有的工人,孩子比較大了,還有上學和寫作業的問題。”霍昌說著嘆了口氣:“也是咱們的船廠太新了,要是勝利機械廠那會,家屬院就在廠裡面,在哪吃不是吃。”
蘇城笑著擺擺手,想了想,道:“現在的交通條件很好,不堵車也不塞車的,通勤車從市區過來,也就是三四十分鐘的事。這樣吧,還是以他們自己的意願為主,但咱們儘可能的提供車輛,設計好線路,方便家屬往來。另一個,再找一些老師來,給孩子們免費補課,指導學習和作業……”
“蘇董想的周到,這樣的話,哪怕是為了孩子,大家也願意來廠區。”霍昌撫掌微笑。92年的時候,學歷正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不光是一個口號,而且是年輕人的最好出路。所謂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算作此時教育思想的一個最好註腳。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90年代的父母親很少有接受系統教育的。他們讀書的年代,講究的是“知識越多越反動”,如今社會發生了變化,許多人雖然想輔導孩子,卻沒有相應的能力,因此求遍親戚的不在少數。
什麼補習班,輔導老師之流,僅僅是試水階段,還少有人消費。
“咱們是為了給工人們創造好的學習環境,也儘量不增加家庭的負擔。”蘇城義正嚴詞的說了一局,再次臉帶笑容的面向來來往往的工人。
當日下午,新政策就頒佈了。
小姜和張良國師徒首先舉雙手同意。小姜新婚不久,正是經濟緊張的時候,兩人一起吃免費晚餐,既省時又省錢,再好不過。張良國則考慮著給親戚孩子報個補習班。
這年月,外面招搖撞騙的補習學校,都有收取高額的補課費。大華集團聘請的老師只會更好,這樣的機會卻是難得一遇的。
充足的後勤保障和一鼓作氣的盡頭,令船廠的培訓工作進行的很順利,沒多長時間,就有七八名技工出師,成為了關鍵崗位上的骨幹員工。
論速度來說,大華船業差不多是在創造奇蹟了。
然而,202船的進度仍然落後於設計,大華給自己建設的201船進度更是近於停滯。船廠組織工人進行了兩次加班,總進度也沒有明顯的進步。
所有人都繃緊了神經,又哪有精力分配給加班呢。
蘇城表面上雲淡風輕的,心裡也著實擔憂。
隨著十月的到來,他跑船廠的時間也越來越多了。
不過,瞭解的越多,他對完成合約的預期就越來越低。按照正常的建造速度,202號船多半是無法完成了,201號的命運也許會好一些,但延遲生產是肯定的。
“如果再多半年的時間,大華船業也許就能培養出自己的第一批造船技工了。看起來,不用技術含量搞一點的東西,這個船是造不成了。”蘇城雖然這樣想著,也沒有立刻決定,而是撥通了李滄的電話,向他介紹了情況以後,詢問道:“以202和201船目前的狀況,大華能不能採用巨型總段製造法的方式製造。”
李滄給出了否定的答案。
蘇城不甘心的問:“那平地造船呢?”
這次輪到李滄驚訝了:“不用船塢造船嗎?你會?”
被如此殷情的眼神盯著,蘇城不自然的說:“我不會平地造船,不過,可以研究參考一下。”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