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五十三章 投資名單

“買下來。”蘇城看到網景,心裡想的是數十億美元,自然不在乎一兩百萬美元。

要說起來,網際網路企業的利潤率,比傳統的能源企業要高的多。累死累活得到一個油田,說不定也就賺個幾十億美元,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卻能值幾十億美元。

當然,油田的利潤是相當穩定的,而用風險投資的方式獲得網際網路公司的股權,並不比找到油田的機率高多少。從這一點上來說,能源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各有千秋。

不過,能源企業有一點厲害的地方,是網際網路企業二三十年後都難以企及的,那就是它的社會影響力和政治影響力非常的廣泛。

不管是大華實業這樣的中國公司,還是埃克森這樣的大型石油供應商,他們都能透過各種手段,或多或少的在國家和國際政治層面上發生。而網際網路企業要想做到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普通的大型網際網路企業是想都不要想,做到了最頂級的網際網路公司,也要以十年計的時間,才能得到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與己財富相配的尊重。

而就財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來說,能源企業也是數一數二的。稍微大型一些的石油公司。在各個國家基本都是不能倒閉的公司,至少在一個地區,是頂樑柱般的存在。能夠得到無數的優待,它與產業鏈上的其他公司的關係,也會自然而然的變成企業網路,使自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得以提高。

歷史上,風險投資不乏遇到訴訟和官司。

網景的瀏覽器,差不多就是被微軟用流氓手段給摧毀的。

但是,如果獲得網景的是大華實業。以泛亞基金和大華實業目前的聲勢,直接擊退微軟並不容易,敦促美國司法部和聯邦檢察官。卻是輕而易舉的。

季潤之願意加盟大華實業,其實也有類似的考慮,若非如此,他還不如留在華爾街。

見蘇城主意拿的正。季潤之自然將此記在心上。然後指著蘇城手裡的活頁冊,道:“這裡是有一定規模的高科技公司,投資的成本會高很多,但風險會低不少,比如微軟和思科,他們的價值已經增漲了上百倍,大家普遍認為還有空間,但不好說還有多少。”

“有多餘的錢就買……嗯。現在是94年,可以投一兩億美元到微軟。”蘇城說著繼續翻冊子。94年的微軟還沒有釋出indo95。更沒有創世紀的indo98,所以還有很高的上漲空間。不過,這種上漲空間是不能和風險投資公司相比的,而且,投資創業公司很容易就可以拿到控股權,至少也是高比例的股份,而微軟思科這樣的公司,最多也只能分紅,無論是利用率還是影響力,都不如風險投資。

不過,蘇城也不能把手上的百億美元都丟給小公司。相比之下,94年的微軟,還是不錯的選擇。

之後,喬布斯離職狀態下的蘋果公司,剛剛成為世界首富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剛剛停止了個人電腦零售業務的戴爾公司,還有尚未展現出王者風範的諾基亞等等公司,也全都列在了蘇城的單子上。

蘇城粗粗估計一下,如果用100億美元完成這些收購,不管是否在2000年的網路泡沫破滅前離場,自己都會變成至少是資產十萬億美元級的超級富豪,堪比洛克菲勒家族全體……

而在1995年,1996年,還會有更多的網際網路公司登場,譬如亞馬遜,譬如ebay……

作為一家石油公司的老總,蘇城的神經早就鍛鍊的粗大無比,對於10萬億美元也沒有絲毫的負擔,只道:“建幾個離岸公司,收購的公司和股票,放在離岸公司的名下。”

若是一個普通人或普通公司老總,得到10萬億美元,怕是嚇的覺都睡不著。

而對剛剛經歷了內線交易,去過前蘇聯,依舊戰鬥在中亞的蘇城來說,資金越多隻會讓自己更強大。

在石油行業,擁有幾十億幾百億桶原油儲量的公司多了去了,大家都只會因為儲量增加而睡的更香,不會在儲量減少的時候安之若素。

季潤之以為蘇城建離岸公司是要避稅,很高興的答應了。沒人喜歡繳稅,就像沒人喜歡保護費一樣。

蘇城絲毫沒有即將成為億萬富豪的覺悟,確認了投資公司的名單,就開始準備回國事宜,同時繼續會面有意加入泛亞基金的公司代表,還抽出空來接受媒體採訪,丁點沒有慶祝的意思。

蘇城自己是以中國的外匯儲備來衡量個人財富的,他在1990年就擁有數十億美元,1994年擁有數百億美元,與在2014年擁有數萬億美元,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差別,勉強說來,他若是在14年“僅有”數萬億美元,資產對國家外匯儲備的比值還變少了。

不過,蘇城有意沒有去考慮的地方在於, 1994年的中國外匯儲備在國際上不值一提,而2014年的中國已是外匯儲備第一大國。

蘇城只是有意識的希望,能夠更關注這筆錢所能發揮的作用。

論享受,他早在兩年前就可以退休了,蘇城更樂意用這筆錢,做大華實業和大華實驗室的後盾。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