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透過接連發生意外的方式,淡化了肇事者的個人相貌。
我們在看電影時,在電影劇情的引導下,也更多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意外本身。
你們就沒想過,這有點奇怪嗎?
在第二個小混混坐計程車時,電影沒有給計程車司機正面特寫,只給了從後座看到司機手扶方向盤打滑的鏡頭,以此凸顯車輛失控即將墜入池塘。
就是在這個鏡頭裡,我注意到了一個關鍵細節。
計程車司機的手指上,戴著一個金戒指!
剛才魚攤老闆的手上,相同的位置,也帶著一個相同款式的金戒指。
有沒有可能,他倆是同一個人?
也正是透過這一點,讓我意識到,兇手並非無意識的造成事故,很有可能是暗中預謀的殺人!”
聽完老媽的理由後,在場玩家全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來,老媽的推理很精彩,很好的印證了陳木的猜測。
話說回來,如果不是陳木說出來,沒人會意識到這一點。
二來,也驚歎於老媽觀察能力的恐怖。
電影中的一個畫面,老媽居然都記得如此清楚,甚至把細節都記了下來。
江北餘仔細回憶,也想不起自己曾經看過這個畫面。
就連陳木,仔細回想一會兒後,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真的漏掉了這個畫面。可能當時太緊張了,自己居然罕見的疏忽了。
茶茶的臉色不太好,她一聽一個不吱聲,直接給幹沉默了。
這時候,江北餘不解的問道:“照你這麼說,這個詭異場景,確實費了很大心思,從電影劇情上就開始動手腳,讓我們陷入這個思維誤區。
可是這麼做,到底有什麼目的?兇手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有什麼區別嗎?”
“有,當然有!而且區別還很大。”陳木這時候有了底氣,繼續說道:
“這其中,就隱藏著生路的關鍵線索!
兇手如果是無意識的,那麼就意味著,我們的死亡,完全是因為虛無縹緲的‘命運’。
是‘命運’製造了意外,讓我們在意外中接連死亡。
面對虛無縹緲的‘命運’,我們怎麼反抗?難道還能殺死‘命運’嗎?
所以我們一直以來,都只能消極的應對,無法做到主動出擊。
可是如果我們知道,並不是什麼‘命運’,而是有人要殺我們。那麼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
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和有形的兇手對抗,打敗兇手,從而避免自己的死亡。
這一次,我們可以主動出擊!”
頓時,江北餘迷茫的眼神中,閃過了一絲希望的火花。
對啊!
陳木說的太有道理了!
如果自己透過死亡暗示,知道自己的死和魚攤有關。又透過陳木的觀察,鎖定了兇手就是魚攤老闆。
那麼自己為什麼不能主動出擊,在魚攤老闆動手之前,殺了魚攤老闆,徹底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