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五十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進1500大卡至2000大卡,體重就會維持現狀,大約是一天大約要吃八兩左右的食物。
畢方體格健碩,超過八十公斤,再加上每天消耗體力頗大,一天能吃一公斤,翻了一倍不止。
航行攏共才十天,按照原先四十天的份額算,至少也要三十公斤的食物才行,現在一下了少了三分之一的空缺。
尼莫點生物少的可憐,不是技巧高超就能解決的問題。
不過鯊魚肉餅本身性質類似於壓縮幹練,沒有絲毫水分,二十公斤,也能看做是三十公斤。
但這種剛剛好,沒有絲毫補充可能,沒有退路的情況令人少了些許安全感,尤其是即將面對颱風的情況下。
【十五厘米不含頭贈送給主播肉骨*66——給主播空投物資,不要怕,俺們陪著你】
【牧王爺贈送給主播肉骨*1000——我也空投一些】
重新清點完物資,畢方將其餘幾個閒置下來的空包全都包在了這最後一包物資上,力求不出任何意外。
要是這一包也浸水,最後因為天氣原因發黴,那這次橫渡基本就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
整個前半夜,畢方都沒有睡著,就是為了防備熱帶氣旋的到來。
事實上,畢方對彈幕中所言的颱風是持懷疑態度的,他覺得這些人可能搞錯了......
熱帶氣旋,熱帶風暴,颱風,大部分人都傻傻分不清這裡面的區別。
正常來講,這應該是一個遞進關係,也就是氣旋弱於風暴,風暴又弱於颱風。
強度較小的熱帶氣旋還不是颱風,要達到一定強度才會形成颱風。
國際上依據熱帶氣旋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不同把熱帶氣旋劃分為:熱帶低壓,最大風速6~7 級,也就是10.817.1&n/s。
熱帶風暴,最大風速8~9&n/s。
比風暴更強的,才會成為颱風,並且都擁有獨立的名稱。
熱帶氣旋在太平洋上非常常見,每年臺風季都多得數不清,與之相比,熱帶風暴就少了一些,但也不少,去年就有十九個,前年二十三個。
畢方之所以會覺得這一次不是颱風,就是因為沒啥感覺,到目前為止,風浪都太小了。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是地球物理環境中最具破壞性的天氣系統之一。
強烈的熱帶氣旋,不但形成狂風、巨浪,而且往往伴隨發生暴雨、風暴潮,造成嚴重的災害。
也的確有觀眾看過了氣象說明,說只是熱帶氣旋,但這也讓畢方拿捏不準。
因為有些地方,例如在臺水彎、曰本等地,直接將中心持續風速每秒17.2米或以上的熱帶氣旋,包括世界氣象組織定義中的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和颱風,均稱颱風。
在非正式場合,“颱風”甚至直接泛指熱帶氣旋本身。
這就像是秦始皇沒有統一度量衡時的場景的,幾乎每個國家,都各有各的說法......
而南太平洋的颱風,很難影響到北半球,因此不會有太多的氣象資料公佈出來,水友們看到的氣象資料,是從萬那杜群島監測點來的.....
頂點
至於為什麼已經命名為哈羅德,是因為所以的熱帶風暴其實都有名字,並不是只有颱風才有。
直到後半夜,忽地狂風大作,海面波濤洶湧,甚至比之暴風雨時更為誇張,畢方才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
這風......有點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