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盲?
觀眾一愣,顯然沒想到這個答案。
“很多時候,老虎就在鹿眼前了,它也看不出來,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色盲,在鹿的眼裡,黃色的老虎和周圍綠色的樹葉顏色根本沒差別,條紋也極大程度的錯亂了鹿的辨別能力,就如同迷彩服一般。
“其實不止是梅花鹿,大多數哺乳動物是色盲。’
“牛、羊、馬、狗、貓等,都不會分辨顏色,反映到它們眼睛裡的,只有黑、白、灰3種顏色,狗不能分辨顏色,所以它看景物就像看一張黑白照片。”
[臥槽,是這樣的嗎?]
[長見識了。]
許多觀眾開始第一次知道,原來自家養的寵物,居然是色盲?
“大部分哺乳動物都不能辨別顏色,因此即使沒有偽裝,只要它們沒有聞到你的味道,你也能接近他們到足夠獵殺的近距離。’
“另外,還要注意鳥類,鳥類能夠分清顏色,而且它們經常是野生動物天然的哨兵。”“這主要是進化過程導致的。
兩億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佔統治地位的是爬行類動物,比如恐龍、鱷魚、蛇、蜥蜴。它們是冷血動物,晚上氣溫低就要躲起來睡覺,所以一般只在白天活動。
而哺乳動物大都是胎生的,生一個孩子很費勁,數量上無法與爬行動物競爭,白天出門太危險,但哺乳動物是恆溫動物,夜間低溫對它們影響不大,所以選擇在夜間活動,整點夜宵,搞搞夜生活。
白天是爬行動物的天下,晚上就是哺乳動物的天下,就成了一個潛規則。
對夜間活動的哺乳動物來說,能在黑暗中分辨出物體的亮度遠比看清物體的色彩重要。接下來的發展也就可以預料了。
漫長的進化中,大多數哺乳動物丟失了綠和藍兩種顏色的視蛋白,只能看到一個近似黑白灰的世界,但是能夠在極弱的光線下看到獵物。
它們對運動物體也更敏感,同時嗅覺也更加發達,而經常處理大量嗅覺訊號也使腦神經更發達,再加上牙齒和骨骼的一些變化,腦容量增加,形成了哺乳動物獨特的生存優勢。
後來恐龍滅絕,白晝也成了哺乳動物的天下。
但色盲佔大多數這點,一直沒變。
[不對啊,那為啥我們不是色盲?]
觀眾困惑了。
那為啥人類這麼特殊?
“因為靈長目吃野果時需要分清哪些是青澀的果實,哪些是成熟的果實,成熟的果實一般都是紅色或橙黃色,含有更多的糖份,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口感也更好。”
“能分清紅色和綠色的果實是一種巨大的生存優勢,在接下來的漫長進化過程中,靈長目動物就重新獲得了彩色視覺。”
“因此,不止是我們人類,猩猩,猴子還有狒狒,都和我們一樣能看到很多的顏色。觀眾恍然大悟。
牛逼!
“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看到豐富多彩的世界,還要歸功於人類的吃貨本性。”
畢方和觀眾們開了個玩笑,將注意力重新放在眼前的大鹿上。
由於動脈被挑開更多的鮮血順著鹿蹄流淌到地上,積蓄成了一個小血窪。
可除了偶然低頭的畢方,誰都沒發現的是,這個血窪。
正在逐漸跳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