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越來越不願意學習,只想和瑪格麗特親近,它每天用各種方式來吸引瑪格麗特的注意。
當瑪格麗特因為去上廁所而離開它時,peter會變得煩躁不安。
當瑪格麗特跟別人通電話時,peter會對著電話大喊大叫。
顯然,它是吃醋了。
peter已經愛上了瑪格麗特,這讓研究團隊認為實驗正在向他們不可控制的方向發展,於是實驗被終止了,他們把peter和瑪格麗特強行分開,瑪格麗特雖然不願意離開peter,但她對此也無能為力。
當peter發現瑪格麗特再也不出現的時候,開始變得異常憤怒,它不停地在水池裡游來游去,不斷喊著瑪格麗特的名字,不吃也不喝。
幾個星期後的某一天,peter潛在水池底下,拒絕到水面上來呼吸,它把自己憋死了。
海豚的呼吸方式是和其他動物完全不同的,人類是絕對不可能透過憋氣自殺的,因為在窒息昏迷後,身體本能會放開呼吸。
但海豚的呼吸需要大腦而不是植物神經控制,因此每呼吸一口氣都需要主動地去操縱肌肉。
這是過去的科學觀點,人們以此來解釋海豚憋氣自殺的原因,並廣為流傳。
但理查德告訴畢方,這是不準確的。
有人曾用複雜完整的麻醉實驗證明,海豚的呼吸既可以是“自動”的,也可以是主動控制的。
它們可以透過閉合自己的氣孔,來達到窒息自殺的目的。
所以一切都證明了。
這隻海豚殉情了。
自殺是什麼?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現代科學如此法克,可依舊不完全理解人類為何會自殺,人類自殺的危險因素仍然沒有確定。
醜國精神病學協會將自殺行為列為“需進一步考慮的障礙”。
甚至構成人類自殺的決定因素也存在爭議——這既是生物學和心理學的問題,也是哲學和語義學的問題。
更有人指出,即使是在人類中,青春期前的兒童,或有發育障礙的兒童中,也很少有自殺的行為。
人類的孩童都無法理解自殺的概念,最聰明的非人類動物智力水平也不可能超過人類青少年,期望它們能理解自己的死亡,並擁有執行自殺行為的能力,似乎就更不可能了。
在畢方看來,所謂自殺,要求行為者必須有自我意識,理解死亡的真正含義,並有能力執行一系列明知會導致自己死亡的行為。
一切都證明力,海豚具有極高的自我意識。
這次實驗因為涉及倫理道德問題,資料和檔案在當時被封存了起來,一直沒有對外公開。
直到2014年,這次實驗終於被解密。
畢方緩緩吐出一個氣泡,他看著身邊的海豚,緩緩握拳,全身的肌肉都被調動起來。
他狠狠一拳擊打在海豚的腦袋上。
你幫助了我,但是很抱歉,我要傷害你。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