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星星在夜晚引導著它們,而天空和太陽的顏色,雲的形狀以及湧浪的方向則在白天引導著它們,湧浪會告訴他們前方有土地,有鳥兒飛往海上尋找食物代表海島已經盡在遲尺。
他們可以航向數千公里,從夏威夷島航行到大溪地島,其智慧令人驚歎。
畢方此時正在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只不過他的技巧更高一籌,並非是經驗主義,而是科學主義,是人類進化至今的至高智慧。
至少幾千年前,波利尼西亞人遷徙的時候絕對不懂什麼是三角函式。
如果不是颱風,這裡本該是萬里無雲,繁星點點,更加方便計算一點,可正是有颱風,夜晚能見度差了不少,好在依舊能看到幾顆最重要的星星。
“我在北歐的時候,曾經利用太陽計算過經緯度,只不過這一招在海面上不怎麼管用,因為我們的船起伏不定,那麼豎起來的短棍陰影長度也會不斷變化,好在我們還可以利用星辰,這也是極簡單的一種方式。”
【放下你手中的三角函式,我們還可以來聊一聊簡單這個詞的含義。】
【嗚嗚嗚,大數學家又開始了,我慚愧,我不學無術,我退直播間。】
【放下你手裡的炭筆啊!
!】
“大航海時代,究竟是怎麼定位的,其實非常簡單。”
“澤布羅夫斯基在《圓的歷史》一書的第五章《探索地球》專門講述了這個問題。”
畢方完全沒有理會觀眾的哀嚎,直接開始講解。
“公元前200年,古希臘科學家埃拉托色尼已經開始著手測量地球的周長。”
“他利用夏至日杆子影子的長度測得陽光的入射角以及亞歷山大和位於北迴歸線的塞尼之間的距離,測得地球的周長為21.6萬斯塔德,也即略小於4萬公里。”
“這個測量值非常接近如今測得的精確值,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成就。”
“此外,埃拉托色尼透過量測太陽在夏至、冬至、春分和秋分時的軌跡,定義了赤道和迴歸線的概念。這些工作為航海定位提供了理論基礎。”
“埃拉托色尼的工作,奠定了經緯度的概念。”
“球體的半徑已知,如果能再知道兩點的經緯度,那就比較容易計算出兩點之間的距離,繼而規劃航行時間,或者繪製粗略的航海圖。”
“由此,航海定位問題轉化為了如何在茫茫大海中確定自己所在的經緯度。”
“而且一切的依據,最終需要一個能夠保持恆定不變的參考系。”
“茫茫大海上自然找不到它,所以我們只能寄希望於星空。”
畢方伸手指向浩瀚的夜空,順著手指望去,那裡有著一顆永恆的星辰散發著極其耀眼的光,哪怕是略有烏雲的情況下,眾人也能清晰看到它的存在。
“北極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