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埃及的四大綠洲,仔細看地形的話它們其實處在通一個斷裂帶上,這種地形本生就是導向,最關鍵還會提供水源。”
“前幾天我還和你們說過撒哈拉的成因,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
“撒哈拉的沙漠化非常晚,農業時代之前尼羅河谷才是沒法住人的地方,因為那裡堆積著巨量碩石層,在冰河時期甚至厚100米。”
“所以人是逐漸從沙漠化前的草原地帶內遷的,而有人就必然有河。”
畢方開始糾正水友們的想法。
貧瘠之中依舊隱藏著繁榮。
“在埃及文明早起,東部沙漠,努比亞,利比亞,尼羅河周邊沙漠都還沒那麼幹,還有很多河流。”
“埃及與外部文明的交流,礦石開採,木材,甚至耕地本身都還很依賴這些河流,如今的尼羅河干流雖然已經是絕對中心,但至少不是唯一,甚至可以說幹河谷在埃及文明的形成和成熟中的地位和地中海,利比亞,西奈,努比亞並列。”
“埃及傳說的三角洲之神賽特和尼羅河谷之神荷魯斯征戰多年,最終荷魯斯打敗賽特把它趕到沙漠中做沙漠之神,這裡明顯的體現了河谷三角洲與沙漠的尊卑,但是別忘了,既然沙漠可以與河谷三角洲並列,說明埃及是很重視沙漠的。”
倘若所謂的撒哈拉沙漠真的一文不值,鳥不生蛋,又怎麼可能會被重視呢?
許多當地神話中,其實都能梳理出一些人類發展脈絡。
在水系發達地區,當地人絕不可能會供奉一個強大的火神,體系中的火神也絕不可能打得過水神。
“或許條件沒那麼好,沒那麼富饒,但在埃及人心裡,沙漠在文化裡的權重要比現代人眼裡的沙漠高好幾個次元。”
“哪怕當時的確已經是黃沙漫天,可沙漠中卻分佈著數量不少的綠洲,存活著為數不少的人類,如此才能在文化中佔據不小的地位。”
“可惜沙漠考古直到上世紀末才開始,現在主要研究了上埃及河灣東部幹河谷,西部也有一些發現,但不多。”
沙漠考古成本太高,是一個註定投入產出比小到爆的工作。
在綿延幾百公里的山谷裡搜尋懸崖或碎石上模湖不清的刻畫符,吃著沙子,拿著刷子,想想便十分困難。
“所以很久之前,撒哈拉的沙漠中其實就有著數量不少的綠洲和河流。”
“到了如今,這些河流很多都在地表上消失了,可在看不見的地下,它們依舊存在著,奔湧不息,繼續供給著綠洲的出現。”
事實正如畢方所說。
撒哈拉沙漠的地底下有著相當數量的地下河,這些地下河的水資源是比較充足的,有的甚至還會直接在沙漠中形成小河流。
有了地下河的水分補給,沙漠中就會出現相當規模的綠洲,上面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植物,有的規模大一點的綠洲上還會生存一些動物,來到了這樣的綠洲中,人類很難想象你是在沙漠之中。
“凱爾札茲綠洲就是撒哈拉沙漠中比較著名的一個綠洲,同樣是由於地下河形成,並且根據考察,很多地下河裡甚至還有各種各樣的小魚,人們可以直接在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河裡釣魚。”
“這絕對是撒哈拉沙漠的一個奇觀。”
【又是學貫中西的一天】
【神話研究者,方神職業加一】
【雖然只是常見神話,不過還是感覺很牛逼】
一個數學家精通數學,對各種專業問題信手拈來,這並不奇怪,可他若是還展現出了一定的文學素養,哪怕不是專業學者水平,依舊會令人感到吃驚,乃至敬佩,因為這不止是專業水平的高低,而是寬度的博廣。
可惜事情似乎並不如畢方想的那般容易。
阿爾法沒有了韁繩的束縛,並沒有改變方向,而是直線行走,直到過了數個小時都沒有改變,一直到傍晚似乎才意識到自己可以隨便走了。
為此畢方甚至硬頂了盛午的太陽,防止打斷了阿爾法的“靈感”。
本就水源不足,一個下午過去,嘴唇更是乾裂出了白皮,連大一點的表情都無法做出,否則便會皸裂流血。
情況一直持續到晚上的八九點,月亮都升起了,畢方終於有了收穫。
視線之中,茫茫的大地之上,出現了一塊“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