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機械化車輛尚未發明,一切深入沙漠的旅行都受同一個因素也就是是駱駝的極限耐力制約,這一點對於土著居民、商隊和探險家完全平等。”
“駝隊在攜帶備用飲水的情況下可以在沙漠行進300千米,也就是說當時的探索者可以從已知的綠洲前出150千米,如果沒有找到新的水源地就必須掉頭,硬要向前而又沒有遇上新的綠洲那就只有喪身沙海了。”
【看來還是方神叼一點哈哈哈】
【沒有地圖,橫穿沙漠!】
“再加上當時北非盤踞著一系列海盜國家,歐洲人無法從北線探索。所以當時歐洲的探險者對達奇的瞭解只能求諸於故紙堆和非洲東部居民口耳相傳的傳說。”
完全進入到峽谷之中,入目皆是野生駱駝。
畢方不敢離黑水太近。
看著黑色河流中隱藏的一節節“枯木”就明白,黑河裡是鱷魚的。
撒哈拉沙漠中僅有寥寥數個綠洲還存在著尼羅鱷,這裡便是其中之一。
離得太近了極有可能被當成獵物攻擊。
這可是非洲最大的鱷魚,僅次於最大的灣鱷,為全數23種鱷魚當中被人類研究最多的一種。
畢方也不得不小心一些。
“1873年,德國探險家弗里德里希·格哈德·羅爾夫斯得到埃及總督的資助,冒險從達赫拉出發向西探索。”
“翻越沙丘的旅途對於駝隊來說實在太過艱難,在達赫拉以西偏南約190千米的地方突然天降暴雨,給他們帶來了及時的淡水補充,羅爾夫斯遂將此地命名為雷根費爾德。”
“但由於有流沙的影響,駱駝實在無法爬上沙丘的東坡,他們只能轉而往北,沿著山谷一直走到了埃及西北的西瓦綠洲,此次探索遂以失敗告終。”
“當時為了假扮阿拉伯人,羅爾夫斯甚至自己做了割禮。”
“一直到五年後,羅爾夫斯受德國非洲協會委託前往非洲中部查德的瓦代,這次他從北方利比亞海岸南下,終於到達了達奇,成為第一個到達此處的歐洲人。”
得益於自己的記憶森林,這樣的小故事畢方完全是信手拈來,連年份都能記得一清二楚。
這種本事著實震驚了不少粉絲。
【媽的,方神怎麼知道的那麼多?】
【好像要畢方的大腦啊】
【吃到方神的腦子會變聰明嗎】
【你只會中朊病毒】
【聽起來這綠洲很叼啊】
【看著裡的駱駝數量就知道了啊,河裡居然還有鱷魚!】
【動物世界常客了屬於是,我唯一能認出來的鱷魚】
“每天,數以百計的駱駝趕到齊膝深的水裡喝水和休息。數百年來成千上萬的駱駝糞便已經把水染黑。”
“我們只能在這裡看到一條獨特的黑河。”
“這裡也是撒哈拉沙漠剩下的最後幾個尼羅河鱷魚聚居地。”
峽谷巨大,綠洲也大,否則容不下一群尼羅鱷在此休養生息。
也正是足夠大,這裡的景象千姿百態,觀眾甚至還看到了沸水。
撒哈拉沙漠上有一些綠洲,是靠著火山溫泉泉滋養而存活下來的,達奇綠洲也有一段帶溫泉。
在離開接近沸騰溪水的一段距離開始有魚生活,漆黑如墨的河水憑藉著日光勉強能看清一些,一群羅非魚幼魚緊緊地跟著它們的媽媽。
更遠處, 畢方又一次目睹了一場狩獵。
那是一隻喝水的小駱駝,被鱷魚一口咬中後拖入水中,不停掙扎。
鱷魚哪會放過這到手的美味,數只圍攻,水面翻起浪花,幾個死亡翻滾,小駱駝就沒了生氣。
畢方看了看距離自己不足三米的黑水河畔。
眾人毛骨悚然。
。頂點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