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的專家們也都湊上去聞了聞,感覺上什麼味道也沒有。
不過瓦齊裡也不至於懷疑,因為正常製作埃及木乃尹的防腐劑裡的確會加松木樹脂,可這麼久了,理論上也聞不到什麼了,或許是畢方的嗅覺比較敏銳。
“在王朝統治前的埃及,屍體會被包裹在絲綢或亞麻布裡埋在沙漠的中空墓穴中。”
“如果屍體沒有被胡狼發現而遭撕毀,又熱又千的沙子會吸乾屍體中的水分,使屍體看起來像黑袍色的皮椅套,但經過上千年後仍可辨認出。”
“簡單的沙葬是農民的慣例,但在王朝統治時代,法老及其他高貴的人被埋葬在更精心製作的墓穴中。”
“不幸的是,把屍體放在相對涼快、潮溼的地下墓穴反而易於腐敗。”
“如果法老既想有精美的休息場所又想有一個儲存很好的屍體,為了永生就需要有新的處理屍體的方法。”
“乾燥可透過用於儲存食物和毛皮的技術來做到,正如醃魚或醃來一樣。”
“但是像醃菜那樣儲存法老的屍體不太美觀,於是一種神秘的製作工序提供了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在炎熱、有乾燥沙子或醋鹽水的地方,防腐匠使用泡鹼作為一種乾燥劑。”
“這是一種天然的鈉鹽化合物,除去最易腐敗的內臟,而心臟被認為是思維所在地保留在體內。”
【這個我知道,內臟裡面微生物太多了,去除掉之後,也有利於防腐】
【這樣的嗎】
【牛逼】
瓦齊裡繼續說道。
“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留下了很多關於屍體防腐的記載,其中包含的許多資料反映了一種晚期的、也許是退化的防腐狀態。”
“據他記載,有三種製作木乃尹的方法,它們的程度與價格不同。”
【這麼現實的嗎?】
【這個希羅多德好耳熟啊,好像在哪裡聽過】
【前不久方神才講過啊,你有沒有認真聽課,這樣是要敲腦袋的!】
“第一檔次的,防腐匠會用一根鐵管從鼻子將大腦抽出,再在肋部把內臟拿出來,腹腔用棕櫚酒和香料沖洗,在把香料填人腹腔前,屍體要放在泡鹼中70天。”
“當屍體防腐結束後,屍體被清洗,用優質亞麻布包裹,用松木樹脂塗抹,並裝入一個人形的木箱。”
“如果沒那麼多錢,可以要求防腐匠做得便宜些,也就是第二檔次。”
“他們會省去抽取大腦和切開腹腔的步驟,直接從肛的門注入松油脂到腹腔,然後把屍體放於泡鹼中防腐。”
“70天后拔掉肛的門上的塞子,讓油和溶解的腸子流出。防腐匠還給親屬的處理後的屍體只剩下面板和骨骼。”
【靠,這真的不噁心嗎】
【這就是信仰吧(捂臉)】
【畢竟是幾千年前的古人,他們是真的信這一套的。】
【分檔可還行】
“第三檔,也就是更窮的人,他們只能希望用簡單的漂洗來清除腹腔和70天的浸泡來防腐。”
“不過希羅多德關於防腐過程的細節描述也有明顯有錯誤。”
“根據其他的資料顯示,防腐匠用的是杜松油而不是雪松油。”
“整個防腐過程需要70天,其中40天用成袋的泡鹼裡裡外外包裹屍體並使屍體脫水。”
“有時防腐匠採用簡化程式,省略取出內臟,而用洋蔥、大蒜代替適當的芳香防腐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