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麵包樹’這個中文名字是根據其英文名之一‘moree’翻譯的,但它的果實並不能做麵包或者做主食,只能當成零食吃,大家說它像麵包,指的是口味,不是口感,口感上和水果是一樣的。”
“而原產亞洲熱帶的桑科波羅蜜屬植物——麵包樹,由於果實巨大且富含澱粉,才是真正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它的英文名叫‘breadfruit’,也就是麵包果。”
“然而很多人會把猴麵包樹和麵包樹弄混淆,其實它們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就像魚和鯨魚一樣。”
猴麵包樹的果實為長橢圓形,灰白色,長三十公分左右,縱切面只有一半,也就是十五左右。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敲開之後能看得出來水分很充足,泛著熒光,顏色則是和芝士黃油一樣的澹黃色,看上去還挺有食慾的。
畢方用刀刮下一塊,放入嘴中細細品嚐。
“果肉多汁,有一點膠質感,吃起來略帶酸味,麵包味的話,沒這麼感覺出來啊?”
果肉是酸的,這點畢方一點都不意外,並且有心理準備。
生物代謝過程中大量的化學過程都涉及各種酸,比如細胞呼吸代謝中就有著名的三羧酸迴圈。
植物果實中也有,還不少,主要是來自於生物代謝過程中的各種中間產物,比如檸檬酸,在果實成熟後,這些酸性分子也會被逐漸代謝掉,都是有機酸。
這些酸性物質最初都是代謝過程的必須,而在未成熟的果實中大量出現則是為了避免在未成熟的時候被動物吃掉。
所以自然界基本上能吃的果子都帶酸,只是程度有所差別罷了。
只是沒有嚐到麵包味,讓畢方比較失望。
畢方猜測道:“硬要說的話,可能是這酸味和那些酵母放多了,發酵過度的麵包有些像?所以有面包味?”
“要是榨汁的話倒是可以,放點糖,酸酸甜甜的。”
【好傢伙,酸麵包!】
【靠,這麼一說我大概知道它是什麼味道了?】
畢方沒有扔掉果實的外殼。
果殼也是不錯的儲水容器,能當瓢用。
“雖然味道不咋地,但是猴麵包果有很高的醫用價值,聽說當地人因為長久使用猴麵包樹果實,所以很少得胃癌。”
“除此之外還可以作為食療藥物,消炎、退熱、治療瘧疾的作用”
“口感是差了點,但它鈣含量高,抗氧化成分也很多,維c含量是橙子的三倍,如果混合雜糧來吃,能夠起到減肥的效果,不少人把它當做是‘超級水果’。”
如果說這些介紹還比較正常,那接下來畢方的話語便有些“震撼人心”了。
“最厲害的一點是,它有不少人體需要的純天然激素,女性食用可以促進內分泌的平衡,增強生育能力,當地人會塗抹在胸口,來促進二次發育。”
“對男人也有用,幾乎是非洲當地男性必食之物,可以促進精原細胞的分裂和成熟,從而提高男性體內雄性激素的水平,增加分泌量,提高那啥的功能。”
“男的也會用來塗抹,至於哪裡懂的都懂,也是為了促進荷爾蒙分泌,二次發育,大概就是這樣,非洲的男女都對這玩意比較推崇。”
不少人聽得一愣一愣的。
【細嗦懂的都懂】
【臥槽,這東西哪裡有賣,給我來上十斤,沒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老婆調理身體】
【給老婆調理身體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