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基昌迎親拜門受叮囑 柴榮抗辯脫罪贏官司(上)
卻說上回說到盧嘉瑞說妥了柴英琅和盧玉的婚事,舉辦了隆重的合婚儀典。柴英琅與盧玉合婚不久,京城沃家公子沃基昌領著迎親隊伍,押送來彩禮身價銀等,來到聊城,要迎娶盧杏兒進京成親。
盧嘉瑞與沃絳提親相親時,沃絳是京城官員,雖然只是八品長吏,但終究是官身,又是京官,還有知樞密院事吳啟厚大人的姻親關係。盧嘉瑞雖有產業,有錢財,畢竟布衣一個,人面上算不上上流,兩家結親,盧家似是攀上了沃家門戶。沃家意氣上自然高傲一些,雖然同意了親事,心裡還是自感優越,對盧家是有些許介懷的。
如今不同了,盧嘉瑞得官授爵,忽然間就成了五品大員,官階比沃絳還高三階。而且沃家聽說了,盧嘉瑞被蔡太師認了假子,身份就更顯赫,盧家無論是身家還是體面都比沃家更優越了。
於是,沃家便放低了心氣,著實的置辦了一套豐厚的彩禮,也拿出比平常慣例更多一些的身價銀,由沃基昌親自押送來聊城,鄭重其事的迎娶盧家千金盧杏兒。
沃基昌來到聊城那日,盧嘉瑞和妻妾們坐在後堂排定,由邱福引領著沃基昌進來,一一行磕頭奉茶拜見禮。
沃基昌拜罷盧嘉瑞,奉茶畢,盧嘉瑞對他說道:
“我女兒杏兒一向知書達理,聰慧賢淑,賢婿迎娶回去,須得好好看待,相親和睦,安樂過日子。賢婿自己也當奮發圖強,或者用功讀書應考,望你科場得意;或者勤勉立業營生,望你事業有成;或者投身官府衙門,望你也能順遂,早有進身,可以護養妻小,安度一生。往後,如或遇到什麼挫折,或者生計有窘困,當來報知我,我自會盡力幫扶你們。”
“多謝岳父大人關愛,小婿當謹記岳父大人的叮囑!”沃基昌又磕個頭,然後移步向大娘冼依良,行拜見禮。
沃基昌向冼依良行禮奉茶畢,依良說道:
“我家杏兒安嫻乖巧,斯文有禮,只是不幸自小就沒了孃親,如今又要遠嫁京城。姑爺迎娶回去,她到那邊人生地不熟,舉目無親,唯有姑爺一家人。姑爺往後要好好照顧些杏兒,你們兩個年紀也都小,人生路長,要相親相愛,相互間言語多和氣些,少拌嘴紛爭,方能和和樂樂過日子。”
“小婿牢記大娘的話,當與杏兒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和和順順過日子!”沃基昌回答道,又磕個頭,再向二孃林萱悅行禮。
“姑爺眉清目秀,姿態俊逸,看來甚得人喜愛。姑爺與杏兒應是郎才女貌,很是登對。” 等沃基昌行禮奉茶畢,二孃林萱悅說道,“只是我聽聞汴京娼寮院子甚多,風月情事盛行。男人在外邊偶或逢場作戲,本也無可厚非,只是姑爺切記不要戀棧風情女子。時常在外邊眠花宿柳,虐浪詩酒,非但靡費破家,也極會消解人之心志,使人沉淪,奴奉勸姑爺切勿沾染此等惡習!”
“小婿多謝二孃提點,小婿一定潔身自好,守身保家!”沃基昌回答道。
沃基昌向三娘班潔如行罷拜見奉茶禮,班潔如說道:
“姑爺這次來聊城迎親,打算在聊城待幾日?自己盤算好往來時日,時日充裕就在聊城多玩些時候,但需留足回京的時間,免得耽誤了行期,耽誤了回去成親的吉日良辰。”
“小婿來時就盤算好了,來時路途走四日,在聊城盤桓五日,回去時路途走五日,回到京城,還有五日才到婚典日,時日是綽綽有餘的。”沃基昌答道。
“那就好,姑爺仔細盤算過,不會耽誤事。”班潔如說道。
於是,沃基昌又移兩步,向四娘靳冬花行磕頭奉茶禮,禮畢,靳冬花說道:
“杏兒自小就是我帶大的,對她吃的喜好甚是熟知。杏兒吃的有些挑剔,望往後姑爺多照顧些。她喜歡喝羊湯,吃羊肉,羊肉要煮得爛爛的。她喜歡吃水餃兒,水餃兒也要煮得軟軟的。杏兒還喜歡吃烤鴨與烤鵝。睡覺時,杏兒喜歡亮著燈燭入睡,這個怕是也要姑爺體貼照顧些才行。”
“這個無妨的,時日長了就能習慣了,要不小婿適應了亮著燈燭入睡,要不讓杏兒適應滅了燈燭入睡。”沃基昌說道,“至於吃的,家裡會盡量照顧她的口味。”
拜見罷四娘靳冬花,沃基昌移步向五娘鍾明荷行禮,磕頭而後奉茶中,他看到這五娘臉龐似曾相識,便兀自遲滯了一下。等沃基昌叩拜奉茶畢,鍾明荷便開言說道:
“汴京乃繁華都市,物華天寶,人情世態,千般萬種,足以擾亂人之心智。在紛繁雜亂之中,姑爺得把持住自己的心智,不受諸多事物的誘惑與騷擾。正如老爺以及二孃說的,自己奮發圖強,或努力科場,登榜入仕;或實幹立身,成就家業;或投身衙門,求得爵祿以期封妻廕子。切勿混沌度日,虛耗光陰,到頭來一事無成,空身白頭!”
“小婿謹記五娘教誨!”沃基昌頓首答道,剛想移步去拜六娘焦繡珠,忽然好奇心驅使,又問鍾明荷道,“小婿斗膽動問五娘,前時在京,岳父大人與家父相親中所帶僕役,面相卻與五娘如此相似,敢是五娘兄弟麼?小婿十分好奇,只想問證一下呢!”
“姑爺不必多問多想,奴只能說奴並無兄弟。你看到相像的人,怕只是你的眼神或心神一時飄忽出了竅,看閃了!”明荷微笑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