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六(8歲)捧聖郡王,未之藩。
老十七(7歲)種氏所生,未冊封。
老十八(6歲)保聖郡王,未之藩。
老十九(6歲)禮聖郡王,未之藩。
後面四個剛取名字的皇子,皆未冊封。
數了數,還有八個兒子沒冊封。考慮到皇后明言十郎要留在京城,以及邵樹德答應種氏的兒子也留在京城,這就只有六個了。
再考慮下年齡,其實目前就只有十三郎、十四郎最適合冊封。
麗水、通海這兩個藩鎮也是現成的,給他們沒什麼。問題在於,六郎也在信件中,隱約提出願意外封,這就難辦了。
地盤其實有,銀生節度使轄區的面積很大,大約有近二十座城鎮,包括後世雲南普洱、西雙版納全部,及緬甸東北撣邦一部分、泰國西北清萊府、寮國北部包括琅勃拉邦在內的廣闊區域。
但究其核心,其實還是在普洱、西雙版納一帶,節度使理所就在北部,其主要財源(鹽井一百多所)也位於這一片。其南邊有黑齒十部,南詔銀生節度使向南開拓時,遭遇抵抗,沒能在當地築城,實行的是羈縻統治。
再直白點說,用軍隊震懾他們,用鹽控制他們。
南詔攻交趾時,黑齒十部出兵相隨,為高駢所破,損失慘重。可能是心裡有氣,覺得不但沒搶到東西,反而死了一大堆人,有點不太聽話了。
將這樣一個地方封給六郎,邵樹德覺得皇后那一關過不去啊,雖然皇后本身就不希望六郎離開京城——嫡次子都要封出去了,你還不樂意給個好地方,說得過去嗎?不得被皇后罵死?
實在不行的話,把永昌鎮拆了,北部熟地實行郡縣制,南部瀾滄江一帶(今雲南臨滄)劃給六郎,面積就更大了。
但說一千道一萬,這片地還是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較小,農業潛力有限。唯一能賺錢的地方,大概就是鹽井特別多。這是老天爺賞飯吃,早期地質成型時代這一片可能是大海,後來變成了陸地,地下鹹水井到處都是,銀生節度使就靠這玩意控制南部的各個部落,令其為自己效命。
一言以蔽之,山多得人都快吐了,破碎的小平原點綴其間,蠻夷窮得掉渣,沒甚油水可刮。
而也正是這樣的地形,使得當地蠻夷的力量極為分散,單個部落實力較為弱小。南詔後期在銀生鎮投入大量資源南進,所遇蠻夷“無君長”,也就在推到黑齒十部的時候才遇到了阻力,止步於此。
統治是相對容易的,人口也不少,就是實在太窮了,山多得喪心病狂,有點拿不出手。
邵樹德打算問問六郎的意見。
如果他同意了,問題就不大了,頂多以後從財貨方面找補,再幫他搞一些支柱產業,比如甘蔗種植等等。
如果他不同意,那就回京當個宗室親王吧,以後你二哥不讓你出京城,也別怪爹孃。
另外,邵樹德也打算看看六郎在雲南的戰功如何。
如果打得不錯,功勳較多,那麼他不介意把通海都督府也封給他,那樣就與他嫡子親王的身份匹配了。
皇子與皇子之間,當然不會是完全平等的。一看母族,一看功勳,一看父母的喜愛,還看機遇——你有沒有在正確的時候得到冊封。
雲南的安排,大體上就這樣了。
邵樹德在這件事上保持了充足的“傲慢”,地方還沒打下來呢,他就已經把人家的地盤瓜分了。但做就做了,鄭仁旻你能奈我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