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七章 投機分子

牛希濟也搖頭失笑,道:“蹉跎時光,一事無成。”

想起自己還建議考不上進士的子侄輩試試農科,更添慚愧。挖牆角挖到自己頭上,可還行?他確實不是什麼堅定之輩。

“正如你所說——”牛希濟又道:“而今農家歸來,我倒想與他們比一比。他們能種樹、耕田、牧羊,我也能教化百姓,訓以華風。你去遼東,我就去安西,讓聖人看一看,咱們儒家也不是吃乾飯的,一樣能為國朝做事,且做得比他們還好,還漂亮。”

“志向不小。”皮光業笑眯眯地說道:“不過,想去西域,可不容易啊。而今人人都知道聖人關注邊疆,去了那邊容易升官,想弄到實缺可不容易。”

“我自有辦法。”牛希濟笑道。

“說來聽聽。”皮光業被勾起了興趣,問道。

“《致治》這本書,道理是不錯,但詞句太粗俗、直白了,比白話還白。”牛希濟說道:“聖人大概還是需要別人幫他潤色的,這事——捨我其誰。”

“哈哈,有趣。”皮光業又笑,道:“確實,以你的功底,確實可以潤色。不過稍稍收斂一點,聖人不太喜歡辭藻過於華麗之人,別弄巧成拙了。”

“這個我省得。”牛希濟說道:“揣摩上意嘛,哈哈,雖然不中聽,但咱們可比那幫學農的靈醒多了。”

“易靜、張泌之輩,需得注意。”皮光業提醒道:“他們算是半個武人,更容易搏得聖人青睞。”

牛希濟點了點頭。

儒家本就衰微,內部還四分五裂。

世家大族過於權變,迎合上意,算是一派。

半文半武之輩,又是一派——這些人,與當年的所謂邊塞派詩人差不多,靠軍功來升官。

此外,還有寄情山水,與佛道走得近的儒者,甚至還有本身就是佛道的文人,比如這次邀請過來的幾位詩僧、詩道等等。

喜歡寫樂農、憫農詩的文人,還是一派。

至於他們這些主張恢復孔聖道統,排斥其他異端學說的,雖然聲音大,支持者不少,但就總人數來說,其實佔不到優勢。更何況,這其中有太多意志軟弱之輩,包括他自己。

內部分裂成這個鬼樣子,做不到鐵板一塊,一致對外,難怪被武夫蔑稱為“措大”,唉。

聖人開的這個弘文館大會,意思意思得了,哄他老人家高興,反正也改變不了什麼。

維護儒家道統的事情,得慢慢來,不能著急。

二人說完話後,稍事休息,就又回到弘文館。

韓偓在假寐,衍聖侯在鼓吹,其他人分成各派,彷彿一群烏合之眾。

牛希濟已經開始認真閱讀《致治》三篇。

不好好領會思想,怎麼潤色?

你現在就得假裝是聖人的忠實信徒,順著他的思路,理解他的想法,然後才好下筆。

這個破會,也就是走走流程罷了,早點結束算了,反正結局不可能更改。

&nbsp本章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