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筠也清楚這一點,因此很爽快地答應了。
「那就沒事了,你速去辦理。」邵承節擺了擺手,說道。
「殿下。」張筠沒有立刻離開,而是問道:「接下來兵發何處?」
「你又不是監軍,問那麼多作甚?「邵承節轉過身來,似笑非笑地問道。
「聖人有旨.....」張筠說道。
「好了!好了!我知道。「邵承節拿馬鞭點了點他,沒好氣地說道:「不就是向東攻龍原府嘛。」
龍原府是渤海東京,曾經做過其都城。
渤海文王大欽茂因在上京喪妻、喪子,認為這是不祥之地,於是遷都東京。
大欽茂去世後,子宏臨早死,族弟元義繼位。但他只在位一年,「國人殺之」,推宏臨子華嶼為王,復還上京,改元中興。
大欽茂遷都,表面原因是喪妻喪子,實際原因是上京國人勢力的壯大,令他感到害怕了。
這個國人,並不是普通人,而是隨著大欽茂改革
漸漸興起的貴族門閥勢力。他們已經成長到足以左右渤海王位的程度,因此在遷都東京後,還能殺大元義,
扶立大華嶼,並還都上京。
渤海國五京之間是有主幹驛道的,曰日本道、新羅道、鴨綠道(朝貢道)、營州道、契丹道。
西京神州處於朝貢道的水陸轉運樞紐位置。從這裡北上,陸行四百里可至中京顯州。而一路向東的話,有南北兩線可至東京。
「張少監,我欲走北線,先去中京,再東征龍原府。「邵承節想了想後,說道:「顯德府橫亙在中間,若不拔之,腹背受敵,不美也。況渤海人重點整修了中京至東京的驛道,分為39驛站,車馬足備,路好走,補給方便,行軍當很迅速。第三,聖人在仙州,將欲東行,若不攻拔中京,或有危險。綜合此三點,先北上,再東進為妙。」
張筠沉默了一會,道:「殿下記著目標即可。龍原府是一定要拿下的。」
渤海國遷都東京以後,大力整修中京、上京與東京之間的道路,配備了三倍以上的驛站和車馬,是國中當之無愧的主幹道。
東京臨海,有駝門河(亦稱土門河,即圖們江),南岸附近有一港,曰「龍濟港」,是渤海國通往日本的始發地。
渤海遷都東京以後,國家發展重心便是與日本進行海上交流,
因此大力整修港口、碼頭,遷移戶口,興建坊市,龍濟港一度成為十分興盛的商埠。
邵樹德也想到這個地方來看一看,甚至比上京還感興趣,因此才有了張筠的那番話。
「就這麼定下了。」邵承節心下一喜道:「你速速清點財貨,我來整備軍隊。北上之事,宜早不宜遲,不能給賊人反應過來的時間。」
說完,邵承節直接出了宮殿,見門外的軍士們無所事事,拿著馬鞭就打,笑罵道:「這才哪到哪?各回各營,過兩天隨我去中京耍耍。」
幾乎與此同時,報捷的使者也飛奔而出。
******
邵樹德很快收到了訊息,此時他已帶著宮廷衛士、銀鞍直及佑***一部進入了瑕州,進駐蘇密城(樺甸市樺甸鎮)。
佑***現有兩萬人上下,其中大約一半來自老禁軍各部,剩下的多為原佑***及威勝軍士卒。
佑***也是大夏第十支禁軍步隊。劉鄩、孔勍、李璘、王郊、王彥溫、李存信等人出任各級將官,堪稱將星雲集,都是一時之選。
一路之上,邵樹德都在與這支部隊交流感情,成效頗為顯著。
抵達蘇密城後,他便讓佑***、銀鞍直駐於城外,宮廷衛士駐守城內,等待各方訊息的同時,順便巡查地方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