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一章 拓跋

“非也。”拓跋彝敏實話實說道:“去年冬天從長夏商行買的,據聞是遼東鰟頭。價錢比鯉魚稍貴,但本地吃不著這種海魚嘛,定價高倒也情有可原。這魚肉其實很硬、很老了,也有股子怪味,若非有香料遮掩,老丈你怕是吃不下去。”

劉三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拓跋彝敏。

遼東在哪裡他不知道,他最遠只去過河東,還是李克用剛死後一兩年,作為關中土團兵鎮守過沁州。聽拓跋彝敏的語氣,應該比河東還要遠。

這麼遠的距離,大概是透過黃河、渭水運過來的,還得是深秋、初冬大河封凍前那一兩個月。運到長安後,往西這一段渭水卻不一定好走了,多半隻能陸路運輸。到了天興縣,價格居然只比本地魚稍貴,那遼東魚價得有多廉?

“哈哈!”看劉三一副見了鬼的模樣,拓跋彝敏笑了笑,道:“其實是長夏商行運了一批鰟頭魚乾過來,因為長途轉運,所費甚多,價錢定得高了,所以賣不出去。帶著股怪味的魚乾,比本地鮮魚還貴,當然賣不出去,最後只能認虧降價,被我買了一批迴來。”

其實,魚乾是用鹽醃的,賣貴一點並沒什麼。但京西北這一片的鹽價嘛,真不算什麼,這點便宜就沒多少人去佔了。

“原來如此。”劉三點了點頭,道:“其實現在路好著哩。當年我去河東,驛道上那車轍印深得跟水溝一樣,還縱橫交錯,一不小心就要崴了腳。今上修新路,都通到州里吧?”

“其實沒有全通。”拓跋彝敏說道:“長安到潼關之間,也只通了一部分,有些地方可以跑大馬車,有些地方就不行了。長安往西,只有長安到乾州是全通的,乾州往西則不然,有些縣鄉修好了,有些沒有。”

“拓跋大郎懂得不少。”劉三說道。

拓跋彝敏聞言有些鬱悶,我當年在淮南,好歹也是將校家庭出身,不比你這田舍夫懂得多?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劉三去過河東,也算見過世面了。

“再說這長夏商行,其實是內務府的產業。內務府知道麼?”拓跋彝敏問道。

劉三搖了搖頭。

“就是給天子賺錢的衙門。”拓跋彝敏簡單地解釋了一下,又道:“他們運魚乾來關中,其實是敗筆,以後應該不會這樣做了。但前些時日運了一批海象牙過來,很快被人搶購一空,賺瘋了。”

劉三聽了還沒什麼,但他兒子劉大壯卻為之神往:生活在海里的象,那是什麼模樣的?

拓跋彝敏注意到了大壯的神色,說道:“你若願意,可以去當武夫。平海軍一直在招人呢。”

劉大壯有些意動。

劉三直接打了他一巴掌,怒斥不已。

拓跋彝敏、彝超二人笑得樂不可支。

不遠處的驛道上響起了一陣馬蹄聲。隨後便是大隊車馬,車上載著人和貨物,百十個總是有的。

拓跋彝敏一愣,下意識走上前去觀看,心中想著莫非是從蜀中北上的?

因為他們從南方過來,而那條驛道是通往蜀中的……

夏隨唐制,並不限制百姓遷移。

《唐六典》中有“樂遷之制,居狹鄉者,聽其從寬;居遠者,聽其從近;居輕役之地者,聽其從重。”

安史之亂前,百姓遷移還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因為當時收稅是租庸調製,府兵也大行其道,但全國範圍內遷移的人口仍然很多,主要是去往淮南及長江南岸這一片。

安史之亂後,府兵制早就完蛋了,且收稅實行兩稅法,人口遷移更加頻繁。且之前嚴格限制的兩京、邊境軍州也慢慢放開了,人口遷徙的條件更加寬鬆。

不過有一說一,制度上允許你遷移,但真正有行動力的還是少數,除非戰火燒到頭上。

“敢問……”拓跋彝敏上前剛說了半句,就被人打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