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的態度,無人不知。
進士扎堆的吏部,可別亂來,若事情做得難看了,政事堂的宰相們也要受牽連,故稍稍提醒一下。
蕭蘧見沒什麼事了,打算起身離去。
趙光逢連忙攔住,道:“亞隆河谷之事,蕭侍郎怎麼看?”
“還能怎麼看?”說起這事,蕭蘧有點想笑,但他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因此一臉肅然道:“聖意冊封延孫為忠勇亞隆王,吐蕃那邊亦無反對,願擁延孫為主。對朝廷而言,惠而不費,有何不可?”
當然,單說這事確實沒什麼可笑的。
吐蕃四分五裂,割據戰亂不休。但時至今日,只有極少數由農奴起義領袖轉化而來的新貴族稱王稱霸,絕大多數官員、軍將、貴族仍然以贊普下屬自居,沒有自立。
這在“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中原有點不可思議,但吐蕃自有國情,屬實正常。
從亞隆河谷趕來的使者們已經與延孫見過面了,過程比較順利,最終決定擁延孫為贊普。如今只需派人回去知會一聲,後方的將官們分配好利益,延孫就能回去當贊普了——侷促於亞隆河谷一地的“小贊普”。
聖人在這件事上的決斷沒毛病,諸位宰相、樞密使也沒意見。
一文錢沒花,就出一紙詔書,名義上得了一個藩臣,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蕭蘧想笑的是聖人給鐵哥的次子賜漢名一事。
最初打算賜名“邵知怙”,當時在場的蕭蘧趕忙隱晦地勸阻。
熟悉大夏的都清楚,聖人賜名者,得“知”字輩的,一般都沒那麼簡單。
你給“知”字輩就算了,賜名“知怙”是何意?太明顯了吧?
還好,聖人最終聽勸,賜名“知歸”。
延孫的獨子漢名“邵知非”,當時蕭蘧就有勸聖人更改的衝動。
你“用”了人家妻子,生了孩子,更打算讓這個孩子繼承大位,還取這個名字,有點過了啊。
“蕭侍郎所言極是。”趙光逢點了點頭,道:“那就這麼定下了,在離京之前,加緊辦理了吧。”
忠勇亞隆王冊封完畢,延孫自可回去當他的贊普,但妻兒留在京中為質,這是大夏的規矩。
他走後,就剩象雄那邊了,問題不大。下半年的時候,鐵哥應該也能回去當個“小贊普”。
他們哥倆這一搞,偌大的吐蕃,可能就再也無法統一了。
對大夏來說,這不是壞事。
你們越分裂、越弱小,“漢地獅子贊普”、“經典皇帝”、“孔子小化身贊普”才更容易發揮影響力。
不知不覺間,這個天下竟然這般廣闊了。
單從土地上來說,很多地方沒費多少力就拿下了——至少名義上如此。
遙想開國前後,王師攻伐二朱、王師範、河北諸鎮,打得那叫一個膠著。
打完之後,地盤也沒見擴大太多。
但到了最近十年,大夏開疆拓土簡直可以用“鯨吞”來形容。
發生這麼大的變化,只能用水到渠成來形容。
趙光逢幾乎與蕭蘧同時抬頭,看向掛在正廳中央的輿圖,然後目光碰觸,相視一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