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六章 趙折

“外舅,今日只敘家誼。”邵樹德迎上前,說道。

折宗本的年紀其實不大,今年不過四十多罷了。只不過古代缺醫少藥,壽命不長,人一年過四十,很多人便自稱老夫了。但看折宗本的身體狀況,活個六十歲還是有相當可能的。

“老夫怎麼也沒想到,都這把年紀了,居然還能得授大鎮節帥。”折宗本看著頗具節日氣氛的邠州街道,笑道:“此皆愛婿之功也。”

“外舅亦有功也。”邵樹德道:“家中有賢妻,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小郎勇武過人,屢立戰功,外舅甚至還親自上陣,助我破平夏党項。有此數功,某感激不盡。”

邵樹德這話是真心實意的。人什麼時候最難?起家的時候最難。

關中討黃巢,折嗣裕帶著四百多折家子弟來投,讓自己有了第一支騎兵部隊。現在這些人陸陸續續走上了中層軍官的崗位,折嗣裕更是擔任鐵騎軍使。

北征河套草原,若無折家相助,不可能那麼容易。規劃行軍路線,找水源,找部族遊牧地,都需要折家提供幫助。更何況人家還直接出兵了,突襲地斤澤那晚,至少一半的騎兵是人家拉來的。

自家正妻也很賢惠,讓自己沒有後顧之憂,得以在外征戰。

邵樹德有時候也在想,自己對摺家的戒心到底有沒有道理?人家給自己的幫助確實大,目前態度也很堅定,一直站在自己這一邊。

但當了政客,涉及到了複雜的利益關係,有些東西就變質了。兄弟之間能為了遺產繼承反目,政客軍閥之間也能因為利益而操戈相向。希望自己能把握好其中的度,折家也知進退,大家一起共享富貴。

“都是一家人,何分彼此?”折宗本笑道:“今日打拼,還不都是為了以後安享富貴。從麟州過來的路上,老夫去夏州看了看,吾之外孫煞是可人。愛婿今後若有差遣,直說便是,邵、折兩家,本為一體。”

折宗本說這話還不忘了提一提他的外孫,言外之意,不說自明。

前往夏州投奔的人越來越多,折家這是有危機感了。

二人說話間進了府衙。折家子弟自然而然地替換了原本的守衛軍士,一些從麟州跟過來的折家僕婢也開始收拾房間,煮茶做飯。

這是把一半根基都搬過來了啊。

但想想也很正常,折家從貞觀年間便開始努力,一直到上一代人才當上軍將,到折宗本這一代才算是大將,而今得授節度使高位,自然喜不自勝,不全家搬過來就算穩重了。

“賢婿欲攻會州?”兩人聊了一會後,便談到了已淪陷吐蕃多年的會州二縣。

“然也。會州交通便利,有水運船渡,亦時有胡商至此,有大利也。”邵樹德答道。

會州轄兩縣,即會寧縣和烏蘭縣,治會寧,中唐便淪陷吐蕃。本來當地也不過就兩萬上下的漢民,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也不知道還剩下幾個。或者即便有,是不是也已被吐蕃同化了呢?

會寧縣城在今天甘肅白銀市平川區的陡城堡一帶,位於黃河東岸。往西北走驛路180裡、直路140裡可達會寧關,這是一個渡口,在黃河南岸。原名烏蘭津,國朝初年時置航運船隊,河對面有烏蘭關,兩座關城隔河相望。烏蘭縣在州城東南一百多里,。

這個渡口,主要是為當年河西、隴右兩節度轄下的十幾萬兵馬服務的。可惜安史之亂後,勁兵東調,這裡為吐蕃侵佔,關渡都廢棄了。吐蕃人一度在會寧關附近的黃河河面上修建了浮橋,以方便進攻靈州,現在也已不見蹤影。

百年時間匆匆而過,世易時移,而今,邵某人想收復會州,並將其打造為西進、南下的基地。

“賢婿可知會州如今是個什麼情形?”折宗本問道。

“之前在靈州瞭解過一些,當時剛破靈州,敵情不明,糧草不足,未敢輕動。今又找邠寧軍中熟悉會州事的軍將瞭解了一下,大概有數了。”邵樹德回道。

“會州是不難打。然賢婿有沒有了解,吐蕃那邊如今是個什麼情形?萬一佔下會州,會不會有敵援軍過來?”

邵樹德沉吟道:“吐蕃應是不行了,可試著打一下。”

他當然知道吐蕃不行了,但究竟不行到什麼程度呢?會不會因為當地遊牧的部落被定難軍打了,而招致更大規模的軍隊前來報復呢?沒人敢回答這個問題。

但會州的位置又真的非常重要,不打不行。

如今,就只能嘗試一下了,實在不行的話,就撤走,以後再找機會。

老實說,這是一個有點冒險的軍事決策,不太符合邵大帥的用兵原則。究其原因,還是國朝這邊對吐蕃的瞭解太少了,以後得想辦法改變。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