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夏三木老實說道。
盧懷忠沉默了一下。
這不怪他們工作不細,打探不到是正常的,是自己太苛求了。
不過到現在為止,連康君立帶來的“四萬晉兵”的構成都不知道,也確實是一件頗為惱人的事情。一個精銳衙兵是“晉兵”,一個臨時徵來的農民也是“晉兵”,搞不清楚,決策很不好做。
“殺敵三萬,誠為大功。”沉默了一會後,盧懷忠終於張口了,順便又給將來的戰報注了點水分,只聽他說道:“多派人手,清剿賊軍斥候、伏兵。待赤水、效節及河中鄉勇趕至,再行北上。另,在慈隰二州徵五千土團。”
“遵命。”夏三木、關開閏二人一齊應道。
接下來的三天,主要是武威軍出動,他們以千人一股,分散在諸山間小道之中,清理賊人。
你別說,還真遇到了幾股藏身其中打算埋伏的晉人。雙方立刻爆發了短促激烈的戰鬥,晉人不敵退去。
武威軍還額外調了一個步軍指揮(2000人)、一個騎兵指揮(500人)繞道馬鬥關,與黑矟軍一千五百人匯合,開往隰州方向。
二十日,效節軍、赤水軍及河中鄉勇一萬八千餘人抵達大寧附近。
盧懷忠下令以效節軍右廂為先鋒,各軍繼之,攻往橫城鎮。
******
康君立離開了隰州城。
戰局不利,他對守住隰州已不抱有太大希望。
橫城鎮還有五千餘人,主力是神捷軍。隰州還有六千餘,主力是帳前軍。突陣軍一部千餘騎在山間放牧,算是遊弋部隊。
其餘各部,一路北撤,至石樓、上平關一帶。
整個隰州戰局由帳前軍軍使石紹雍負責。
他不指望這裡能擋住夏軍多久,他只想持續消耗他們的銳氣,待其師老兵疲,就只能轉入防守,屆時選擇就多了。
因此,他給石紹雍的命令是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撤,但需盡力而為。
康君立走後,石紹雍也有些慌張,他命令帳前軍士卒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然後親身前往橫城鎮,帶去了搜刮到的少數豬羊,慰勞軍士。
此時的橫城鎮外,箭矢橫飛,刀光劍影,戰事正烈。
來自河中各縣的鄉勇硬著頭皮,輪番上衝。
他們是悲哀的,明明心中對夏人很不滿,卻不得不為他們效力,消耗守軍的箭矢和精力。
當然守城的慈隰鄉勇也很悲哀,他們同樣對晉人不滿,卻也不得不為他們守城廝殺。
炮灰在此碰撞,死傷無數。
盧懷忠攻城的節奏要比別人良心一些。基本是鄉勇攻一波,效節軍、赤水軍、武威軍繼之,輪換攻打。
二十三日一整天攻下來,鎮城的土牆就多處破損。
石紹雍大驚,加上有軍士來報,隰州西南出現夏軍身影,他匆匆離開了橫城鎮,趁著夜色返回了隰州。
突陣軍千餘騎與馬鬥關方向殺來的夏軍碰面,一陣廝殺之後,武威軍的一個騎軍指揮敗退。
但石紹雍聽聞之後,卻沒有絲毫的高興。
馬鬥關渡口向東至大寧,東北可至隰州,鬼知道那邊有沒有夏軍繼續增援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