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九章 迴歸

邵樹德輕輕頷首。

這是必然的。首先,普通牧民沒那個眼光把孩子送過去上學,家裡條件也不允許,畢竟孩子也是一個勞動力,不如好好練習騎術和箭術,將來賣命博取富貴。

其次,即便爭也爭不過。上學要錢的,你有嗎?

封建社會關係,其殘酷處便在此間了。更別說諸宮奴部還不是純粹的封建社會,奴隸制殘餘很多,更不可能了。

邵樹德又最後看了一眼仍在風中肅立的侍衛親軍丁壯們。還沒到時間,等到身體感覺不行的時候再交給儲君。

其實仔細想想,這輩子他幹成的事情還是很多的,也為後世做了很多準備,但也埋下了不少隱患,因為世事並無絕對。

只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了,一個人不可能包辦一切,世上也不存在可萬世不變的法度。後人的智慧很重要,他只能打下基礎。

邵樹德準備在八月初三離開長夏宮。

臨行前一天得到訊息,南衙樞密副使楊悅薨於北平府私第,春秋七十有一。家人按照楊悅生前遺願,歸葬靈夏榆多勒城,折皇后下詔輟朝三日以示哀悼。老人一個個都走了。

邵樹德突然感覺有些空虛。

他還記得當年緊鑼密鼓征討拓跋思恭的時候,楊悅自榆多勒城南下入夏州,詢問邵樹德之志。得到滿意的答覆後,率四千多步騎歸附,為擊破拓跋党項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幹多兵馬,在如今的邵樹德眼裡不值一提。但在二十七八年前的那會,可是一股左右戰局的關鍵力量。

老楊走了······

邵樹德坐在龍椅上,神情惆悵。

諸葛爽、李劭、丘維道、王遇、李詳、李克用、折宗本、楊悅······一個個都走了。

前些年,李孝昌、東方逵等人也陸續走了。

「來人!」邵樹德有些無力地喊道。「陛下。」僕固承恩上前。

「遍訪關西老人,李孝昌、東方逵、李元禮、程宗楚、朱玫等人的子弟優加撫慰,若有實績,可多加拔擢。」邵樹德說道:「子孫文才、武藝超卓者,可送來朕這邊。不,都送來吧,朕親自考校,給予賞賜。」

「遵旨。」僕固承恩輕輕退下。

天邊最後一縷陽光也落下了。

長夏宮內,邵樹德坐在陰影之中,陷入了難言的孤寂。

******

八月十五中秋節,大軍抵達了濡州理所濡平縣。

燕山深處的夏日還是很舒服的,怪不得清帝要在承德建避暑行宮,行走在山間小道上,邵樹德左看右看,只覺滿眼蒼翠,鳥語花香,心情有所復振。

天下安危繫於一身,他沒有資格傷春悲秋。

濡州轄濡平、隆化、豐寧、承德、大定五縣,安置了不少幽州部落,又從關西遷移了不少百姓過來,至今也只得5400餘戶、不到28000口人。

條件就這樣,確實還有增長的空間,但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