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八章 道路與冊封

有人認為,近些年遼澤日益退化,淤出了不少陸地,可嘗試沿海修建道路,無需向北過柳城,在山裡繞來繞去。

也有人認為,淤出的陸地並不堅實,且沿途仍有許多沼澤,發洪水之時,經常將其沖毀、淹沒。那片地方,雖然水草豐美,但種地風險較大,唯適合放牧,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太多人,故還是走北線較好。

邵樹德同意了北線方案,仍走柳城,順便溝通七聖州,認為這樣價值較大。

而官員們在這方面爭吵,也讓他莫名地感到些許欣慰。

因為他們爭論的是國家建設的細節,而不是你死我活的所謂國本、戰爭之類。這也從側面說明,這個國家走在良性發展的軌道上。

甚好!

******

二月、三月很快就過去了,四月初,太子邵承節領命出京,帶著已休整年餘的鐵騎軍萬人,以及飛龍、金刀、黑矟三軍中抽調的六個指揮一萬二千騎馬步兵,往河北而去,開始了他巡視兩道的工作。

邵樹德則來到了渭水南岸的禁苑,踏青遊春。

四月也,有鳥名獲谷,其名自呼。農人候此鳥,則犁杷上岸。

這是一個農事比較繁忙的時節,同時也是充滿希望的時節。

登上亭臺樓閣後,他眺望著河北的沃野。

明媚春光之中,村社星羅棋佈。

一壟壟整齊的麥田之內,農人忙忙碌碌,灌溉、鋤草、追肥,忙得不亦樂乎。

兩片田野之間,土路彎彎曲曲,延伸向遠方。

貨郎挑著擔子沿路吆喝,叫賣貨物。

小童牽著黃牛,向野河溝邊的草地走去。

遊手好閒的少年,腰間挎著刀,左顧右盼。小娘子見了,捂嘴輕笑,老人見了,破口大罵。於是乎,不一會兒就灰溜溜跑路了。

好一幅鄉間圖景!

邵樹德見了,彷彿在空氣中看到了一個個“+1”的符號——他的帝國,在穩步積蓄著實力。

再遠處,則是充塞道路的馬車,以及黑壓壓看不到頭的人流。

這是往西遷移的百姓。

有的是軍士家人,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則是商人招募的精壯男子,西行種地去了。

看到這裡,他彷彿又見到了一個個“1”符號——這是大夏帝國的持續性開支。

不過沒關係,現在進項大於出項。些許移民,還支撐得起。

“冊書都寫好了吧?”他轉過身來,問道。

宮官蘇氏將兩份冊書遞上。

邵樹德看完後,笑道:“樸氏姿態最低,可謂有大智慧。甄氏扭扭捏捏,不過到底也選對了路。這兩份冊書,發往中書,交給兩國使者帶回去吧。”

樸氏指的是新羅國主樸景暉。

作為原來半島的正統,新羅混到如今這個地步,與其進入王朝末期,朝政混亂脫不開關係。